|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 ·木质纤维素 | 第12-14页 |
| ·木质纤维素概述 | 第12-13页 |
| ·木质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 第13-14页 |
| ·木质纤维素水解技术及水解现状 | 第14-18页 |
| ·常用水解技术及水解现状 | 第15-16页 |
| ·新型水解技术及水解现状 | 第16-18页 |
| ·预处理的必要性及方法 | 第18-26页 |
| ·水解存在的问题及预处理的必要 | 第18页 |
| ·预处理方法及现状 | 第18-26页 |
| ·预处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 第26页 |
| ·木质纤维素生产糠醛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 ·糠醛生产工艺 | 第26-27页 |
| ·糠醛生产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9-30页 |
| 第2章 实验流程及方法 | 第30-40页 |
| ·实验原料 | 第30页 |
| ·稀酸水解制取木糖所采用的原料 | 第30页 |
| ·酸水解制取糠醛所采用的原料 | 第30页 |
| ·酶水解所采用的原料和酶催化剂 | 第3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0-31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 第31-33页 |
| ·稀酸水解装置及实验流程 | 第31-32页 |
| ·酶水解装置及实验流程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蔗髓半纤维素水解制取木糖的实验方法 | 第33页 |
| ·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制取糠醛的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稀酸水解残渣的酶水解实验方法 | 第34页 |
| ·分析方法 | 第34-38页 |
| ·原料的组分分析 | 第34-36页 |
| ·可发酵单糖的分析 | 第36-37页 |
| ·降解产物的分析 | 第37页 |
| ·稀酸水解后剩余残渣的组分分析 | 第37页 |
|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及分析 | 第37-38页 |
| ·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 ·水解液中可发酵单糖产率的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 ·糖降解产物糠醛产率的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 第3章 半纤维素稀酸水解制取木糖的研究 | 第40-49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 ·蔗髓的构成组分 | 第41页 |
| ·蔗髓半纤维素稀酸水解液中可发酵单糖及发酵抑制物种类的确定 | 第41-42页 |
| ·低温水解反应条件对水解液中木糖浓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42-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第4章 半纤维素酸水解制取糠醛的研究 | 第49-57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 ·玉米芯的构成组分 | 第49页 |
| ·液固比和反应时间对糠醛平均浓度和总产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 ·酸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糠醛平均浓度和总产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温度和反应时间、温度和酸浓度对糠醛平均浓度和总产率的影响 | 第52-55页 |
| ·反应所得废液及残渣的分析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第5章 纤维素的酶水解研究 | 第57-68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 ·半纤维素稀酸水解后残渣的构成组分 | 第57-58页 |
| ·不同酶种类对蔗髓纤维素水解液中葡萄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酶用量对蔗髓纤维素水解液中葡萄糖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固含量对蔗髓纤维素水解液中葡萄糖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温度对蔗髓纤维素水解液中葡萄糖的影响 | 第62-64页 |
| ·两种酶的协同作用对蔗髓纤维素水解液中葡萄糖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固体酶3对不同种类木质纤维素底物的水解情况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第6章 总结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论文发表及发明专利申请情况 | 第80-81页 |
| 创新点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