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胡应麟文献学论著校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例言第9-13页
前言第13-16页
上编 《经籍会通》校注第16-125页
 绪论第17-18页
 第一节 考究古代图书的聚散兴废第18-23页
  一、对古代图书聚散情况的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第18-20页
  二、对中国古代“书厄”理论的丰富与完善第20-23页
 第二节 考索图书类例的源流递变第23-28页
  一、对图书类例演变始末的考索第23-27页
  二、对经史子集源流关系及经籍发展一般规律的考索第27-28页
 第三节 考评图书目录及重要目录学家第28-35页
  一、对史志目录、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三类书目的把握与评价第28-30页
  二、对重要目录学家及其书目得失的考评第30-35页
 第四节 考察古书遗佚、仿拟等诸多情况第35-46页
  一、对三代及其以前图书的考察第35-36页
  二、对经部的仿拟之作的考察第36-39页
  三、对子书诸多情况的考察第39-46页
 第五节 考论图书的价值、印制与流通第46-51页
  一、对图书价值的考论第46-49页
  二、对聚书与刻书之地的考论第49-51页
 第六节 胡应麟对藏书家的考论及其典藏学思想第51-58页
  一、对历代藏书家的考论第51-54页
  二、胡应麟的典藏学思想第54-58页
 校注第58-125页
  第一节 经籍会通引第58-59页
  第二节 经籍会通一第59-78页
  第三节 经籍会通二第78-94页
  第四节 经籍会通三第94-107页
  第五节 经籍会通四第107-125页
下编 《四部正讹》校注第125-201页
 绪论第127-128页
 第一节 关于伪书的情形――划分和归纳伪书的情状及类型第128-136页
  一、伪书的二十一种情状及学者对伪书情状的再分类第128-129页
  二、伪书二十一种情状的具体分析第129-135页
  三、伪书类型的划分第135-136页
 第二节 关于辨伪的方法――总结并运用“辨伪八法”第136-152页
  一、“辨伪八法”的提出第136-137页
  二、“辨伪八法”的理解原则及具体意义第137-138页
  三、“辨伪八法”在胡应麟辨伪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第138-146页
  四、“辨伪八法”的局限性第146-150页
  五、“辨伪八法”的意义及其影响第150-152页
 第三节 关于伪书的价值――引导世人对伪书价值的关注与发掘第152-157页
  一、伪书的史料价值第153-154页
  二、伪书的文学价值第154-155页
  三、伪书的思想价值第155-157页
 校注第157-201页
  第一节 四部正讹引第157-158页
  第二节 四部正讹上第158-172页
  第三节 四部正讹中第172-186页
  第四节 四部正讹下第186-201页
参考文献第201-203页
附录第203-23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203-204页
 附录B 人名汇释第204-223页
 附录C 引文原文辑录第223-231页
致谢第231页

论文共2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羽诗歌研究
下一篇:《胡应麟文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