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前言 | 第12页 |
·细菌纤维素的概况 | 第12-14页 |
·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微生物 | 第12-13页 |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 | 第13页 |
·细菌纤维素的理化特性 | 第13-14页 |
·细菌纤维素的培养方式 | 第14页 |
·细菌纤维素的应用 | 第14-16页 |
·BC在医学材料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BC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 第15页 |
·BC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 | 第15页 |
·BC在音响震动膜上的应用 | 第15-16页 |
·BC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碳源 | 第16-18页 |
·水果为原料生产BC | 第17页 |
·糖质类为原料生产BC | 第17页 |
·淀粉类为原料生产BC | 第17-18页 |
·纤维素类为原料生产BC | 第18页 |
·木薯 | 第18-20页 |
·木薯的应用 | 第18-19页 |
·木薯淀粉的水解 | 第19-20页 |
·甜高粱 | 第20-21页 |
·甜高粱的应用 | 第20-21页 |
·甜高粱的存储 | 第21页 |
·糖蜜 | 第21-23页 |
·糖蜜的预处理 | 第22页 |
·糖蜜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课题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以新鲜木薯制备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 第24-47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还原糖的测定 | 第25-26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26-28页 |
·木薯中各成分的测定 | 第28页 |
·木薯双酶水解反应的条件选择 | 第28-30页 |
·木薯酶解的响应面法优化 | 第30页 |
·培养基的组成 | 第30-31页 |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 | 第31页 |
·细菌纤维素的称重 | 第3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1-46页 |
·木薯的级成 | 第31页 |
·高温α-淀粉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第31-35页 |
·高温α-淀粉酶水解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 第35-38页 |
·糖化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第38-41页 |
·糖化酶水解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 第41-45页 |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以甜高粱茎秆汁制备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 第47-59页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甜高粱汁的制备 | 第48页 |
·总糖的测定 | 第48-49页 |
·培养基的组成 | 第49页 |
·氮源对甜高粱汁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的碳源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 | 第50页 |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 | 第50-51页 |
·细菌纤维素的称重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甜高粱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可行性 | 第51-52页 |
·有机氮源对甜高粱汁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52-53页 |
·无机氮源对甜高粱汁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53-54页 |
·玉米浆干粉用量对甜高粱汁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54页 |
·甜高粱汁浓度对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54-56页 |
·培养时间对甜高粱汁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56页 |
·培养方式对甜高粱汁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碳源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以糖蜜制备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 第59-66页 |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糖蜜的预处理 | 第59页 |
·基本培养基的组成 | 第59-60页 |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糖蜜含糖量的影响 | 第60页 |
·糖蜜处理方式对木葡糖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60页 |
·糖蜜浓度对木葡糖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60-61页 |
·糖蜜处理方式对红茶菌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61页 |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 | 第61页 |
·细菌纤维素的称重 | 第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糖蜜含糖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糖蜜处理方式对木葡糖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62-63页 |
·糖蜜浓度对木葡糖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63-64页 |
·糖蜜处理方式对红茶菌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不同碳源制备的细菌纤维素的性能表征 | 第66-74页 |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培养基的组成 | 第67页 |
·玉米浆干粉为氮源用于木薯和糖蜜的细菌纤维素制备 | 第67-68页 |
·细菌纤维素的培养 | 第68页 |
·细菌纤维素的处理 | 第68页 |
·细菌纤维素的表征 | 第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2页 |
·玉米浆干粉对木薯和糖蜜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68-69页 |
·不同碳源对细菌纤维素含水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不同碳源对细菌纤维素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70-71页 |
·不同碳源对细菌纤维素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4-78页 |
·新鲜木薯的酶解及细菌纤维素的制备 | 第74-75页 |
·甜高粱汁发酵制备细菌纤纤维素 | 第75页 |
·糖蜜处理方式和菌种对其制备细菌纤维素的影响 | 第75-76页 |
·不同碳源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性能表征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