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本觉思想探微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起信论》本觉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0-25页 |
·印度的心性本净思想 | 第10-20页 |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时期的心性本净思想 | 第11-14页 |
·大乘佛教时期的心性本净思想 | 第14-20页 |
·《起信论》产生前的中国佛教思想 | 第20-25页 |
二、《起信论》本觉之含义 | 第25-44页 |
·本觉的基本含义 | 第25-31页 |
·离念所显之心体 | 第26-27页 |
·万法之本体 | 第27-30页 |
·如实知真如法一之智 | 第30-31页 |
·本觉之体、相、用 | 第31-37页 |
·性净本觉显体 | 第31-35页 |
·随染本觉显相用 | 第35-37页 |
·本觉与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 | 第37-44页 |
·本觉与真如、如来藏 | 第38-40页 |
·本觉与阿赖耶识 | 第40-44页 |
三、依本觉之流转与还灭 | 第44-71页 |
·依本觉之流转 | 第44-54页 |
·流转之因缘 | 第46-50页 |
·流转之相 | 第50-54页 |
·依本觉之还灭 | 第54-61页 |
·还灭之因缘 | 第56-59页 |
·还灭之相 | 第59-61页 |
·染净熏习之功 | 第61-71页 |
·熏习起染法不断 | 第63-65页 |
·熏习起净法不断 | 第65-67页 |
·染净熏习之别 | 第67-71页 |
四、转迷归觉之工夫 | 第71-80页 |
·修行成就信心 | 第71-75页 |
·四种信心 | 第72-73页 |
·成就信心之法门 | 第73-75页 |
·发心趣向佛道 | 第75-80页 |
·信成就发心 | 第76-77页 |
·解行发心 | 第77-78页 |
·证发心 | 第78-80页 |
余论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