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子宫蓄脓4种细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溶菌酶抑菌效果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犬子宫蓄脓 | 第10-18页 |
·犬子宫蓄脓发病机理 | 第11-14页 |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4-16页 |
·诊断 | 第16-17页 |
·治疗 | 第17-18页 |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 | 第18-19页 |
·溶菌酶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5页 |
·材料 | 第22-25页 |
·菌株 | 第22页 |
·样品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23页 |
·试剂盒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配方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35页 |
·制备细菌培养物 | 第25-27页 |
·细菌 DNA 的提取 | 第27-28页 |
·DNA 浓度的测量 | 第28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8-29页 |
·建立多重 PCR 反应体系 | 第29-32页 |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2-33页 |
·溶菌酶抑菌实验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引物设计与筛选 | 第35页 |
·DNA 浓度的测量 | 第35-36页 |
·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36-37页 |
·多重 PCR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7-42页 |
·多重 PCR 反应初始条件的调试 | 第37页 |
·寻找最佳退火温度 | 第37-38页 |
·寻找最佳引物浓度 | 第38-40页 |
·寻找最佳 Mg2+的浓度 | 第40-41页 |
·建立多重 PCR 反应体系 | 第41-42页 |
·多重 PCR 体系的敏感性测定 | 第42-43页 |
·样品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43-45页 |
·溶菌酶抑菌效果观察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2页 |
·设计引物的讨论 | 第46-48页 |
·扩增靶基因的选择 | 第48-49页 |
·多重 PCR 反应条件优化的讨论 | 第49-50页 |
·溶菌酶抑菌结果的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