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汉语环境下游戏活动在儿童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以保加利亚埃夫洛吉·格奥尔基耶夫·赫里斯托私立中学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致谢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选题缘起 | 第9页 |
| 1.2 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 1.4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第12-13页 |
| 2.2 维果茨基看待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3页 |
| 2.3 儿童第二语言习得 | 第13-14页 |
| 2.4 游戏与课堂游戏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 2.4.1 游戏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 2.4.2 课堂游戏及其特点 | 第15页 |
| 2.5 游戏教学法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第3章 保加利亚儿童汉语课堂的基本情况 | 第18-32页 |
| 3.1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 3.1.1 保加利亚全国汉语教学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 3.1.2 索非亚私立中学汉语教学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 3.2 索非亚私立中学儿童汉语学习特点 | 第20-22页 |
| 3.2.1 私立中学汉语学习者年龄 | 第20页 |
| 3.2.2 私立中学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 第20-21页 |
| 3.2.3 私立中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 第21页 |
| 3.2.4 私立中学儿童情感因素 | 第21-22页 |
| 3.3 索非亚私立中学汉语课堂游戏设置情况 | 第22-32页 |
| 3.3.1 汉语课堂游戏设置的主要形式 | 第22-23页 |
| 3.3.2 汉语课堂游戏设置的主要问题 | 第23-30页 |
| 3.3.3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4章 课堂游戏设计与案例分析 | 第32-53页 |
| 4.1 课堂游戏设计所涉因素 | 第32-35页 |
| 4.1.1 游戏教学与汉语教学目标匹配度 | 第32-33页 |
| 4.1.2 游戏教学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 | 第33-35页 |
| 4.1.3 学生对汉语课堂游戏教学的接受度 | 第35页 |
| 4.2 课堂游戏设计步骤 | 第35-37页 |
| 4.2.1 目标设定 | 第35-36页 |
| 4.2.2 课前游戏设计 | 第36页 |
| 4.2.3 课堂游戏实施 | 第36页 |
| 4.2.4 课后优化反思 | 第36-37页 |
| 4.3 课堂游戏教学案例举隅与分析 | 第37-53页 |
| 4.3.1 符合儿童情感发展特点的游戏 | 第38-42页 |
| 4.3.2 符合儿童记忆发展特点的游戏 | 第42-47页 |
| 4.3.3 符合儿童注意发展特点的游戏 | 第47-51页 |
| 4.3.4 课堂教学中其他游戏举例 | 第51-53页 |
| 第5章 对儿童汉语教学课堂游戏设计与实施的思考 | 第53-58页 |
| 5.1 对课堂游戏整体设计的反思 | 第53-54页 |
| 5.2 对课堂游戏实施过程的反思 | 第54-55页 |
| 5.3 对实施课堂游戏后的反思 | 第55-58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