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 目录 | 第8-9页 |
| 导论 革命精神建构中的引路叙事 | 第9-19页 |
| 第一节 熟悉而陌生的引路人 | 第9-12页 |
| 第二节 理论视角与类型阈定 | 第12-15页 |
| 第三节 成长模式与引路叙事 | 第15-19页 |
| 第一章 叙事家族的遗传与变异 | 第19-35页 |
| 第一节 旧的传统与新的策略 | 第19-27页 |
| 第二节 体制化审美倾向的规训 | 第27-35页 |
| 第二章 引路人形象的成长衍化 | 第35-51页 |
| 第一节 从启蒙者、先觉者到领导者 | 第35-42页 |
| 第二节 新的历史叙事的理论预设 | 第42-51页 |
| 第三章 引路人形象的叙事功能 | 第51-73页 |
| 第一节 明身引领的扩述功能 | 第51-58页 |
| 第二节 侧身搀扶的等述功能 | 第58-66页 |
| 第三节 隐身点拨的概述功能 | 第66-73页 |
| 余论 引路叙事的历史评判 | 第73-85页 |
| 第一节 婉曲的表达和召唤的结构 | 第73-77页 |
| 第二节 从修辞幻像到观念的符号 | 第77-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95页 |
| 个人简历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