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概述 | 第10-14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沿革 | 第10-12页 |
(二) 对《解释》的评析 | 第12-14页 |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 | 第14-26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主体 | 第14-18页 |
1、犯罪主体的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 | 第14-15页 |
2、对否定说和肯定说的评析 | 第15-18页 |
(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客体 | 第18-21页 |
1、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犯罪客体的争议 | 第18-19页 |
2、对犯罪客体各学说的评析 | 第19-21页 |
(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方面 | 第21-25页 |
1、“公众存款”的内涵 | 第21-23页 |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要件 | 第23-25页 |
(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观方面 | 第25-26页 |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 | 第26-36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委托理财的区分 | 第26-29页 |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 | 第26-27页 |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委托理财 | 第27-29页 |
(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其他非法集资犯罪的区分 | 第29-36页 |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集资诈骗罪 | 第29-32页 |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 第32-34页 |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 第34-36页 |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完善 | 第36-41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分析 | 第36-38页 |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场抉择 | 第36-37页 |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模式转变 | 第37-38页 |
(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去罪化讨论 | 第38-41页 |
1、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否去罪化的争议 | 第38-39页 |
2、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去罪化”的评析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