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第一章 羊口疮研究进展 | 第14-27页 |
·前言 | 第14页 |
·病原学 | 第14-15页 |
·病毒基因组特征 | 第14-15页 |
·病毒理化特性 | 第15页 |
·病毒体外培养与增殖特性 | 第15页 |
·流行病学特点 | 第15-16页 |
·宿主抗病毒机制和病毒免疫逃逸机制 | 第16-21页 |
·宿主抗病毒机制 | 第16-18页 |
·病毒免疫逃逸机制 | 第18-21页 |
·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病原学检测 | 第21-22页 |
·血清学检测 | 第22-23页 |
·疫苗研究 | 第23-25页 |
·羊口疮灭活苗和弱毒苗 | 第23-25页 |
·羊口疮 DNA 疫苗 | 第25页 |
·抗体产生规律 | 第25页 |
·结语 | 第25-27页 |
试验研究 | 第27-56页 |
第二章 羊口疮病毒 B2L 、F1L 和 VIR 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27-43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病毒、载体和宿主细胞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方法 | 第28-32页 |
·基因的克隆 | 第28-30页 |
·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30-32页 |
·结果 | 第32-40页 |
·基因克隆结果 | 第32-38页 |
·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38-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B2L 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40-41页 |
·VIR 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41页 |
·F1L 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表达产物的纯化及抗血清的制备 | 第43-49页 |
·材料 | 第43页 |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5页 |
·重组蛋白纯化 | 第43-44页 |
·抗血清制备 | 第44页 |
·表达产物 Western Blot 检测 | 第44页 |
·琼脂双扩散试验 | 第44页 |
·间接 ELISA 测定抗体效价 | 第44-45页 |
·结果 | 第45-47页 |
·蛋白纯化 | 第45-46页 |
·Western blot 鉴定 | 第46页 |
·琼脂双扩散试验 | 第46-47页 |
·间接 ELISA 测定抗体效价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羊口疮抗体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9-56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49页 |
·羊口疮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9-51页 |
·重组 B2L 蛋白、VIR 蛋白、羊口疮病毒最佳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49页 |
·间接 ELISA 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49-50页 |
·最佳包被抗原的确定 | 第50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50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50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0页 |
·检测样品时临界值的确定 | 第50-51页 |
·保质期的确定 | 第51页 |
·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 第51页 |
·结果 | 第51-54页 |
·间接 ELISA 最佳工作条件的确定 | 第51-52页 |
·最佳包被抗原的确定 | 第52页 |
·检测样品时临界值的确定 | 第52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52-53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53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3页 |
·包被板保质期的确定 | 第53-54页 |
·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