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核心概念与研究范畴 | 第14-16页 |
·农村人口“空心化” | 第14-15页 |
·现代农业多功能性 | 第15页 |
·农村文化传承功能 | 第15-16页 |
·重庆市酉阳县 | 第16页 |
·相关研究回顾与梳理 | 第16-18页 |
·关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农村文化及其传承的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O.7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不足 | 第19-20页 |
1 现代农业多功能性与农村文化传承 | 第20-31页 |
·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与功能 | 第20-23页 |
·传统农业特征 | 第20-21页 |
·传统农业主要功能 | 第21-23页 |
·现代农业功能的新拓展 | 第23-29页 |
·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主要体现 | 第23-28页 |
·现代农业多种功能之间的关系 | 第28-29页 |
·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之一 | 第29-31页 |
·农业和农村是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最丰富的产业和区域 | 第29页 |
·文化产品具有无尽的消费弹性 | 第29-30页 |
·人们的农村文化情结 | 第30-31页 |
2 中国农村传统文化起源与特质分析 | 第31-35页 |
·中国农村文化 | 第31-35页 |
·中国农村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 第31-32页 |
·传统农耕文化特质及意义 | 第32-34页 |
·中国农俗文化 | 第34-35页 |
3 农村人口“空心化”将使我国农村文化传承陷入困境 | 第35-41页 |
·影响农村文化传承的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文化传承的一般规律 | 第35页 |
·农村文化传承的特殊性 | 第35-37页 |
·农村文化传承中农民的重要性 | 第37页 |
·我国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 | 第37-38页 |
·中国农村“空心化”格局的形成原因 | 第38-39页 |
·工业化与城市化拉动 | 第38页 |
·宏观政策的影响 | 第38-39页 |
·农村自身的离心力 | 第39页 |
·农村人口“空心化”使农村文化传承陷入困境 | 第39-41页 |
4 酉阳县农村文化传承困境及现状 | 第41-46页 |
·酉阳县农业概况 | 第41-42页 |
·酉阳县农业增长值 | 第41-42页 |
·酉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 第42页 |
·酉阳县人口“空心化”调查概况 | 第42-43页 |
·人口“空心化”后的农村文化凋零 | 第43-44页 |
·农村文化传承面临主体流失,根基动摇和传承环境恶化的困境 | 第44-46页 |
·民间技艺的缺失 | 第44页 |
·文化建设者的缺失 | 第44页 |
·农村教育体系的缺失 | 第44-45页 |
·农村传统文化和生活形态已处在丢失边缘 | 第45页 |
·传统农村文化、价值体系、良风美俗面临严重危机 | 第45-46页 |
5 农村文化传承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46-49页 |
·国际经验 | 第46-48页 |
·欧盟 | 第46-47页 |
·韩国 | 第47-48页 |
·对中国农村文化传承的启示 | 第48-49页 |
6 在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传承:思路和对策 | 第49-55页 |
·发扬农村文化特色,创新农村文化 | 第49-50页 |
·有效利用人文资源,发展农村特色民俗文化休闲旅游 | 第49-50页 |
·顺应时代需求,创新农村文化价值体系 | 第50页 |
·高度重视传承人或者队伍的稳定与培养 | 第50-51页 |
·优化传承环境 | 第51-52页 |
·在全社会宣传宣扬优秀农村文化,强调农民的作用 | 第51-52页 |
·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52页 |
·加强法律和政府的保护 | 第52-53页 |
·农村文化传承从农村教育开展抓起 | 第53页 |
·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在在农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 第53-55页 |
7 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