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钢纤维混凝土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第9-12页
     ·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第12-14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研究第16-29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第16-24页
     ·原材料第16-18页
     ·配合比设计第18-24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第24-28页
     ·钢纤维对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第27-28页
     ·聚合物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第28页
     ·钢纤维和聚合物复掺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第29-53页
   ·试件制作与养护方法第29页
   ·试验方法第29-30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第30-40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第30-33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第33-35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第35-38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压折比第38-40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断裂力学的研究第40-49页
     ·三点弯曲梁试验方法以及配合比第40-42页
     ·断裂韧度第42-44页
     ·三点弯曲变形特点第44-46页
     ·断裂能第46-48页
     ·断裂特征参数第48-49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研究第49-51页
     ·试验方法第49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第53-69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研究第53-59页
     ·抗冲击试验方法及配合比第53-57页
     ·聚合物对水泥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钢纤维对水泥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第58页
     ·聚合物对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第58-59页
   ·耐磨性能的研究第59-61页
     ·耐磨性试验方法第59-60页
     ·聚合物对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第60-61页
     ·钢纤维对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第61页
   ·干缩性的研究第61-64页
     ·干缩性试验方法第62-63页
     ·聚合物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第63页
     ·钢纤维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聚合物对钢纤维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第64页
   ·抗硫酸盐侵蚀的研究第64-67页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方法第65页
     ·钢纤维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第65-66页
     ·聚合物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第66页
     ·聚合物对钢纤维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研究第69-73页
   ·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第69页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吸水率第69-72页
     ·试验方法第69-70页
     ·钢纤维和聚合物对混凝土吸水率的影响第70-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钢纤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工艺第73-90页
   ·工程概况第73页
   ·桥面铺装工艺流程第73-74页
   ·桥面铺装前梁板顶面预处理第74-75页
     ·调查损坏区域第74页
     ·凿除第74页
     ·修补第74-75页
     ·清洗第75页
     ·粗面第75页
     ·润面第75页
   ·混合料的拌合第75-77页
     ·自落式搅拌机的拌合工艺第75-76页
     ·投料次序与搅拌时间第76-77页
   ·混合料的运输第77-78页
   ·混合料的摊铺第78页
   ·混凝土的摊铺与振捣第78-79页
   ·整平与抹光第79页
   ·表面刻槽第79-80页
   ·养护与拆模第80-81页
   ·施工质量控制第81-89页
     ·原材料质量控制第81-83页
     ·施工机具质量控制第83页
     ·搅拌场设置第83-84页
     ·拌合物质量检验与控制第84-86页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第86-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七章 结论第90-92页
   ·主要结论第90-91页
   ·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6页
 发表论文第96页
 科研情况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坡面径流作用下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地面钻井安全性判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