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热”探讨干燥综合征的病机演变规律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1-19页 |
| 1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 第11-15页 |
| ·古籍概览 | 第11页 |
| ·燥之阴阳辩 | 第11-12页 |
| ·现代中医医家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 第12-14页 |
| ·证候分型 | 第12-13页 |
| ·名家经验 | 第13页 |
| ·中医药疗效观察 | 第13-14页 |
| ·小结 | 第14-15页 |
| 2 瘀热源流及其内涵 | 第15-16页 |
| ·瘀热源流考 | 第15页 |
| ·瘀热学说的提出 | 第15-16页 |
| ·从“辨证论治”到“审证求机” | 第15-16页 |
| ·从“病机证素”到“复合病机” | 第16页 |
| ·瘀热病机概说 | 第16页 |
| 3 从瘀热论治干燥综合征 | 第16-19页 |
| ·干燥综合征中瘀热形成机制 | 第16-17页 |
| ·干燥综合征中瘀热的致病特点 | 第17页 |
| ·干燥综合征中瘀热的辨识要点 | 第17页 |
| ·干燥综合征中瘀热的治法方药 | 第17-18页 |
| ·瘀热病机对干燥综合征临床的指导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38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2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 ·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 3 数据管理 | 第20-21页 |
| 4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 ·统计分析软件 | 第21页 |
| ·统计分析指标 | 第21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1页 |
| 5 质量控制 | 第21页 |
| 6 研究结果 | 第21-34页 |
| ·一般资料 | 第21-22页 |
| ·各时点病机证素分布 | 第22-23页 |
| ·瘀热病机证素演变 | 第23-25页 |
| ·各病机证素组合情况 | 第25-30页 |
| ·瘀热病机证素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 | 第30-31页 |
| ·各病机证素与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相关性 | 第31页 |
| ·病机证素与发病季节、发病诱因相关性 | 第31-32页 |
| ·各病机证素与病史、病程相关性 | 第32-34页 |
| 7 讨论 | 第34-37页 |
| ·干燥综合征瘀热病机证素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 | 第34-36页 |
| ·各病机证素的分布 | 第34页 |
| ·瘀热病机证素在干燥综合征中的分布规律 | 第34-35页 |
| ·各病机证素演变规律 | 第35页 |
| ·瘀热病机证素演变规律 | 第35-36页 |
| ·瘀热与其他病机证素兼夹情况分析 | 第36页 |
| ·瘀热病机证素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 ·瘀热病机证素与一般资料、病史相关性的分析 | 第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 附件1 | 第39-50页 |
| 附件2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