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节 玉琮的名称与纹饰研究的必要性 | 第7-9页 |
一、 名称 | 第7-8页 |
二、 研究的必要性 | 第8-9页 |
第二节 良渚玉琮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一、 良渚玉琮的考古发现 | 第9-11页 |
二、 良渚玉琮(纹饰)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第二章 良渚文化玉琮的发展史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良渚文化 | 第14-18页 |
一、 河姆渡、马家浜及崧泽文化器物特点 | 第14-16页 |
二、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玉琮的出土情况 | 第18-26页 |
一、 各时期玉琮出土概况 | 第18页 |
二、 良渚玉琮出土及纹饰概况 | 第18-26页 |
第三章 玉琮纹饰的类型 | 第26-43页 |
第一节 良渚文化出土玉琮的类型 | 第26-33页 |
一、 A 型(单独兽面纹型) | 第26-27页 |
二、 B 型(“同眼”神人+兽面纹型) | 第27-28页 |
三、 C 型(“异眼”神人+兽面纹型) | 第28-29页 |
四、 D 型(神人纹型) | 第29-31页 |
五、 E 型(简化神兽纹型) | 第31-32页 |
六、 F 型(神人兽面纹+鸟纹型)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良渚玉琮的分期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同一墓葬出土的其他玉器器型 | 第35-41页 |
第四节 出土素面玉琮的墓葬情况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东西方纹饰比较 | 第43-49页 |
第一节 从良渚眺看古埃及文明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与玛雅文明纹饰比较 | 第44-47页 |
第三节 东西方纹饰的特点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精神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第49-54页 |
第一节 玉琮纹饰所体现的精神文化内涵 | 第49-51页 |
第二节 神人兽面纹的象征意义的再认识 | 第51-54页 |
一、 玉琮的宗教意义 | 第51-52页 |
二、 玉琮的繁衍意义 | 第52页 |
三、 玉琮的社会意义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文章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