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条件对气流床煤气化过程及其灰渣特征的影响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 ·发展洁净燃煤技术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 ·IGCC技术特点介绍 | 第11-14页 |
| ·配套的废热锅炉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7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气化实验台的改造 | 第18-40页 |
| ·原实验台介绍 | 第18-25页 |
| ·给粉系统和燃烧器 | 第19-20页 |
| ·配气系统 | 第20页 |
| ·温控及加热系统、反应器本体 | 第20-22页 |
| ·取样系统和排污系统 | 第22-23页 |
| ·分析系统 | 第23-25页 |
| ·粉煤气化过程及关键影响因素简介 | 第25-28页 |
| ·煤的粒度、挥发分及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 ·水分、灰分的影响 | 第26页 |
| ·灰熔点与灰组分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氧煤比、温度与蒸汽煤比的影响 | 第27页 |
| ·压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流动与混合的影响 | 第28页 |
| ·气化实验关键反应条件的理论计算 | 第28-32页 |
| ·改变氧煤比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改变粒径的影响 | 第31页 |
| ·改变给煤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主要影响因素总结 | 第32页 |
| ·螺旋给料机微量给粉的改进 | 第32-38页 |
| ·更换弹簧给料杆 | 第34-35页 |
| ·搅拌电机的转速调节 | 第35-36页 |
| ·料槽处的振动装置 | 第36页 |
| ·密封轴承外加冷却风 | 第36页 |
| ·落料斗与给粉管处的加工精度 | 第36-37页 |
| ·螺旋微量给料的关键 | 第37-38页 |
| ·燃烧器混合问题的调试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气化实验调试及结果分析 | 第40-52页 |
| ·实验台调试工作 | 第40-45页 |
| ·仪器仪表调试 | 第40-42页 |
| ·气密性检查 | 第42-44页 |
| ·给料机标定 | 第44-45页 |
| ·气化实验操作步骤 | 第45-49页 |
| ·实验前准备工作 | 第45-47页 |
| ·开始实验后的调试工作 | 第47-48页 |
| ·实验后处理过程 | 第48页 |
| ·气化实验过程中一些注意事项 | 第48-49页 |
| ·气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灰渣熔融性实验和结果分析对比 | 第52-73页 |
| ·灰渣熔融性实验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72页 |
| ·结渣棒外貌特征 | 第53-55页 |
| ·结渣的微观分析 | 第55-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