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概述 | 第13-20页 |
第一节 股份回购的概念 | 第13页 |
第二节 股份回购制度的起源 | 第13-14页 |
第三节 股份回购制度的价值功能 | 第14-20页 |
·股份回购的积极价值 | 第14-17页 |
·股份回购制度的消极影响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历史沿革极其现状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20-22页 |
·完全禁止阶段(1992年以前) | 第20页 |
·启蒙发展阶段(1992-2005) | 第20-22页 |
·全新发展阶段 | 第22页 |
第二节 现行法律结构 | 第22-27页 |
·例外回购事由 | 第23页 |
·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 | 第23页 |
·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条件和回购方式 | 第23-24页 |
·股份回购的回购价格、回购资金和回购比例的规定 | 第24-25页 |
·关于股份回购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 | 第25-26页 |
·债权人保护问题 | 第26页 |
·违法回购的责任 | 第26页 |
·关于回购股份的保有处理方式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现行股份回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股份回购事由过窄 | 第27页 |
·股份回购的数量比例、资金来源和收购价格范围不明确 | 第27-28页 |
·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不完善 | 第28页 |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第28页 |
·违法回购行为的效力和违法回购主体的法律责任规定模糊 | 第28-29页 |
·回购股份的处理和保有问题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美、德、日三国的股份回购制度立法现状及其启示 | 第31-40页 |
第一节 美国股份回购制度的现状 | 第31-34页 |
·立法背景 | 第31-32页 |
·现行法律结构 | 第32-33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德国的股份回购制度现状 | 第34-36页 |
·立法背景 | 第34-35页 |
·现行法律结构 | 第35-36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页 |
第三节 日本的股份回购制度现状 | 第36-40页 |
·立法背景 | 第37页 |
·现行法律结构 | 第37-39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思考 | 第40-51页 |
第一节 从原则上加以完善 | 第40-42页 |
·确立股东平等原则 | 第41页 |
·确立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具体制度的完善 | 第42-51页 |
·放宽收购事由 | 第42-44页 |
·明确收购价格及资金来源及比例 | 第44-46页 |
·细化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 | 第46页 |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 第46-47页 |
·明确违法回购行为的效力和建立违法回购问责机制 | 第47-49页 |
·完善库存股制度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