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油气储层研究进展 | 第9页 |
·徐家围子断陷储层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17页 |
·区域概况 | 第12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2-13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3-17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3-15页 |
·主要断裂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层序地层特征 | 第17-20页 |
·层序划分方案 | 第17页 |
·层序界面特征 | 第17-18页 |
·层序地层特征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沉积特征 | 第20-34页 |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20-30页 |
·辫状河三角洲相 | 第20-24页 |
·扇三角洲相 | 第24-28页 |
·湖泊相 | 第28-30页 |
·湖底扇相 | 第30页 |
·沉积相平面特征 | 第30-34页 |
·SQ1层序平面相特征 | 第31页 |
·SQ2层序平面相特征 | 第31-32页 |
·SQ3层序平面相特征 | 第32页 |
·SQ4层序平面相特征 | 第32-33页 |
·SQ5层序平面相特征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34-67页 |
·储层岩石类型及其分布 | 第34-37页 |
·岩石类型 | 第34-35页 |
·各层序岩石类型分布 | 第35-37页 |
·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 | 第37-44页 |
·储层物性基本特征 | 第37-38页 |
·储层物性纵向分布特征 | 第38页 |
·岩性与孔隙度的关系 | 第38-40页 |
·沉积相与孔隙度的关系 | 第40-44页 |
·储层成岩作用 | 第44-46页 |
·压实作用 | 第44页 |
·胶结作用 | 第44-45页 |
·交代作用 | 第45页 |
·溶解作用 | 第45-46页 |
·储层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 | 第46-48页 |
·孔隙类型 | 第46-48页 |
·储层控制因素 | 第48页 |
·地震储层预测 | 第48-55页 |
·地震属性及其类别 | 第48-49页 |
·地震属性的提取 | 第49页 |
·地震属性的优选 | 第49-51页 |
·地震属性分析 | 第51-55页 |
·应用地震属性预测含油气性 | 第55页 |
·储层分布特征 | 第55-67页 |
·地层厚度分布特征 | 第55-58页 |
·砂砾岩分布特征 | 第58-60页 |
·砂岩百分比分析 | 第60-62页 |
·泥岩分布特征 | 第62-64页 |
·煤层分布特征 | 第64-67页 |
第五章 有利区带预测 | 第67-75页 |
·有利储层预测 | 第67-69页 |
·气藏分布模式 | 第69页 |
·有利区带预测 | 第69-75页 |
·生、储、盖组合特征 | 第69-70页 |
·有利区带的确定及分析 | 第70-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详细摘要 | 第8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