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2-33页 |
·多糖简介及来源 | 第12页 |
·真菌多糖 | 第12-16页 |
·真菌多糖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真菌多糖的结构分析 | 第13-14页 |
·真菌多糖的活性 | 第14-16页 |
·真菌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 第14-15页 |
·真菌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 第15-16页 |
·真菌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 第16页 |
·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 | 第16-19页 |
·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 | 第17-18页 |
·多糖对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 第17页 |
·多糖对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17-18页 |
·多糖对抗体的产生和抗补体作用的影响 | 第18页 |
·多糖的体内免疫活性 | 第18-19页 |
·多糖的构效关系 | 第19-21页 |
·一级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 第19-20页 |
·高级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 第20页 |
·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 第20-21页 |
·桦褐孔菌多糖 | 第21-24页 |
·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 | 第21-22页 |
·桦褐孔菌发酵胞外多糖 | 第22-23页 |
·桦褐孔菌发酵胞内多糖 | 第23-24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第二章 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 第33-45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4-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原材料 | 第34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摇床发酵 | 第36页 |
·桦褐孔菌粗多糖提取 | 第36-37页 |
·粗多糖除蛋白 | 第37-38页 |
·多糖的精制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Sevage 法除蛋白紫外连续扫描图 | 第39-40页 |
·多糖的分级纯化 | 第40-43页 |
·多糖 DEAE-52 分离 | 第40-41页 |
·多糖组分的 SephadexG-200 柱层析纯化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桦褐孔菌子实体和发酵多糖的组成及分子量分析 | 第45-55页 |
·引言 | 第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主要试剂与药品 | 第45-46页 |
·主要实验器材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多糖含量 | 第46-47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气相色谱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 | 第47-48页 |
·分子量测定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多糖和蛋白质含量 | 第49-50页 |
·单糖组分分析 | 第50-52页 |
·各多糖分子量的分析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和发酵多糖的促生细胞因子作用 | 第55-65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6-58页 |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 第57-58页 |
·细胞活性和浓度 | 第58页 |
·TNF-α、IFN-γ、1L-1 β和 1L-2 的检测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桦褐孔菌子实体和发酵多糖结构的初步研究 | 第65-73页 |
·引言 | 第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65页 |
·主要仪器 | 第65-66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66页 |
·纯化多糖组分的 IR 分析 | 第66页 |
·多糖纯化组分的 NMR 分析 | 第66页 |
·实验结果 | 第66-72页 |
·IR 结果 | 第66-70页 |
·NMR 法结果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