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骨伤科论文--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论文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及在体运动力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6页
文献综述第16-36页
 综述一: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第16-28页
  1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概念与沿革第16页
  2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流行病学第16-17页
  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第17-19页
   ·传统医学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认识第17页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认识第17-19页
  4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表现第19页
  5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和分型第19-20页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第19-20页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分型第20页
   ·影像学检查第20页
  6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第20-24页
   ·非手术治疗第20-23页
   ·手术治疗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28页
 综述二:推拿手法的力学测量第28-36页
  1 手法的力学量化第28-29页
  2 手法的力学参数第29-30页
  3 手法的力学模型第30-31页
  4 手法的力学效应第31-32页
  5 总结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36页
前言第36-38页
临床部分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第38-60页
 1 临床资料第38-40页
   ·病例来源第38页
   ·一般资料第38页
   ·病例选择第38-40页
 2 研究方法第40-48页
   ·随机分组第40-43页
   ·治疗方法第43-45页
   ·疗程第45页
   ·观察指标第45-47页
   ·疗效评价标准第47-48页
   ·统计学分析方法第48页
 3 结果第48-57页
   ·VAS积分比较第48-51页
   ·JOA积分比较第51-54页
   ·临床疗效比较第54-55页
   ·滑脱腰椎位移比较第55-57页
 4 讨论第57-59页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发病机制第57-58页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第58-59页
   ·不足之处第59页
 5 结论第59-60页
实验部分第60-93页
 实验一、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在体力学测量仪的研制第60-68页
  1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在体力学测量仪的组成及原理第60-65页
   ·压力传感器第60-61页
   ·无线传输模块第61-62页
   ·数据采集设备第62-65页
  2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在体力学测量仪的标定第65-67页
   ·实验材料第65页
   ·标定方法第65页
   ·标定软件第65-66页
   ·标定步骤第66-67页
  3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在体力学测量仪的应用意义第67-68页
 实验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在体运动力学研究第68-93页
  1 资料与方法第68-73页
   ·一般资料第68页
   ·病例选择第68页
   ·实验观察指标第68-69页
   ·影响因素指标的测量与计算方法第69页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操作第69页
   ·实验操作方法第69-70页
   ·指标分析方法第70-73页
   ·统计学分析方法第73页
  2 结果第73-87页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力学参数的比较第73-76页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76-77页
   ·不同个体特征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力学参数的影响第77-87页
  3 讨论第87-92页
   ·手法在体运动力学研究的意义第87-88页
   ·手法在体运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第88页
   ·手法影响因素的研究第88-89页
   ·本次实验的数据分析第89-92页
  4 结论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致谢第96-97页
个人简历第97-99页
附图第99-108页
查新报告书第108-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价域体系构成的相关探讨
下一篇:前列消癥汤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及调控PI3K/Akt传导通路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