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革命统一战线论文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评析第12-16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内容第18-32页
 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第18-22页
  (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第18-20页
  (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第20-22页
 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2-32页
  (一)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是统一战线的前提第22-25页
  (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第25-27页
  (三)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第27-29页
  (四)努力争取更大的同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策略第29-32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哲学诠释第32-45页
 一、统一战线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实质第32-33页
 二、统一战线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第33-38页
  (一)求同存异的原则第34-35页
  (二)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5-37页
  (三)团结和斗争相结合的原则第37-38页
 三、统一战线思想是唯物史观原则的具体运用第38-39页
 四、统一战线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理论第39-45页
  (一)统一战线思想得到了巴黎公社正反两方面的印证第40-41页
  (二)统一战线思想在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得到丰富发展和检验第41-44页
  (三)统一战线思想指引我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第44-45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在我国的运用与发展第45-61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第45-51页
  (一)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第45-48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第48-50页
  (三)党在这一时期统一战线中的历史经验第50-51页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第51-55页
  (一)统一战线面临的形势第52页
  (二)统一战线是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效法宝第52-54页
  (三)统一战线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重要途径第54-55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第55-61页
  (一)改革开放之前统一战线的曲折发展第56-57页
  (二)改革开放后统一战线的新构成和新任务第57-58页
  (三)新时期统一战线两个范围的联盟第58-59页
  (四)统一战线的两大特色第59-61页
第五章 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战线的路径分析第61-81页
 一、牢牢把握我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理念第61-66页
  (一)爱国主义:统一战线最基本的理念第61-62页
  (二)以人为本: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关键第62-65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统一战线各方力量的纽带第65-66页
 二、与时俱进,推进统战工作的理论创新第66-68页
  (一)历史发展需要统战理论的创新第66-67页
  (二)我国现阶段统战实践亟待统战理论的创新第67-68页
 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巩固工农联盟第68-71页
  (一)现阶段工农联盟的新变化第69-70页
  (二)巩固工农联盟的具体思路第70-71页
 四、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第71-76页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党的公信力第72-73页
  (二)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教育,加强统一战线干部队伍建设第73-75页
  (三)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用,发扬平等民主优良传统第75-76页
 五、拓展统一战线的新空间,增强统一战线的影响力第76-81页
  (一)团结新生阶层,兴其利抑其弊第76-77页
  (二)重视基层统战,夯实群众基础第77-78页
  (三)加强海外统战,振兴中华民族第78-79页
  (四)利用网络阵地,增强统战实效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后记第86-8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估时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系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