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一、风险社会理论的起源第14-18页
   ·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第14-16页
   ·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背景第16-17页
   ·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学派第17-18页
     ·风险社会理论的客观主义学派第17页
     ·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观主义学派第17-18页
二 风险社会理论下的“风险社会”第18-28页
   ·风险与风险社会的概念第18-20页
     ·风险的概念第18-19页
     ·风险社会的概念和涵义第19-20页
   ·风险社会的产生来源第20-22页
   ·风险社会的主要特点第22-25页
     ·从外在风险到人为风险的转变第22-23页
     ·从具体风险到非直接感知风险的转变第23-24页
     ·从区域风险到全球风险的转变第24-25页
   ·对风险社会的超越第25-28页
     ·开放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亚政治第25-26页
     ·超越民族国家利益的世界主义第26-27页
     ·多重压力下得到提升的政府绩效第27-28页
三 风险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第28-38页
   ·风险社会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第28-32页
     ·对自然反人化理论的继承第29-30页
     ·对科技异化理论的继承第30-31页
     ·对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第31-32页
   ·风险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第32-36页
     ·风险社会的阶级矛盾问题第32-33页
     ·风险社会的历史阶段问题第33-34页
     ·风险社会的根源问题第34-35页
     ·风险社会的超越问题第35-36页
   ·对风险社会理论的辩证评价第36-38页
     ·风险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和进步意义第36-37页
     ·风险社会理论的唯心性与改良倾向第37-38页
四 中国风险社会的内外动因第38-50页
   ·风险社会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第38-40页
   ·中国风险社会的外部动因第40-43页
     ·风险性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第41-42页
     ·中国缺乏对风险的国际分配战略第42-43页
   ·中国风险社会的内部成因第43-50页
     ·发展逻辑主导的多源性社会风险第43-46页
     ·消费价值偏性下的媒介风险传播第46-48页
     ·社会失范状态下的大众风险心理第48-50页
五、中国风险社会的管理策略第50-59页
   ·政府主导风险应对的国内外战略第51-55页
     ·将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第51-53页
     ·将分配公平和社会保障作为重要任务第53页
     ·将风险的承担和分配提上国际战略日程第53-55页
   ·媒体实现纠正型传播和塑造型传播的统一第55-57页
     ·媒体的纠正型传播第55-56页
     ·媒体的塑造型传播第56-57页
   ·公民社会对风险的分担和认知第57-59页
     ·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自治组织建设第57-58页
     ·以理性认知为准侧的大众心理引导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下一篇:基于VLC的立体视频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