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家论文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壁垒及对策研究--以“华为、中兴案”为中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华为、中兴案”概况及其影响第10-23页
 第一节 “华为、中兴案”概况第10-14页
  一、 审查的经过及结果第10-12页
   (一) 案件审查经过第10-11页
   (二) 案件审查结果第11-12页
  二、 遭遇审查的原因第12-13页
   (一) 经济间谍活动第12页
   (二) 同军方关系第12-13页
   (三) 市场障碍第13页
  三、 审查的本质第13-14页
 第二节 美对华为、中兴进行审查的法律依据第14-20页
  一、 美国关于国家安全审查的立法第15-19页
   (一) 《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第15-16页
   (二) 《伯德修正案》第16-17页
   (三) 《2007 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第17-19页
  二、 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目的第19-20页
 第三节 “华为、中兴案”的后续影响第20-23页
  一、 对华为、中兴海外并购的影响第20-21页
   (一) 在美国的影响第20-21页
   (二) 在其他国家的影响第21页
  二、 对我国其他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第21-22页
  三、 对我国政府的影响第22-23页
第二章 国家安全“审查标准”方面的壁垒及对策第23-36页
 第一节 “国家安全”的范围及其考量因素第23-28页
  一、 “国家安全”的含义及范围第23-26页
  二、 “国家安全”的考量因素第26-28页
 第二节 西方主要国家设置的典型的“国家安全”壁垒第28-33页
  一、 国防安全第28-29页
  二、 产业安全第29-31页
  三、 能源安全第31-32页
  四、 信息网络安全第32-33页
 第三节 应对“国家安全”壁垒的对策第33-36页
  一、 提高敏感行业领域的防范意识第34页
  二、 用资产剥离、敏感技术分离的方式,减少国家安全敏感性第34页
  三、 重视与审查机构的磋商第34-35页
  四、 做好宣传和游说工作第35-36页
第三章 国家安全“审查对象”方面的壁垒及对策第36-50页
 第一节 “审查对象”及“控制”的认定第36-43页
  一、 “审查对象”的认定第36-38页
   (一) 美国的认定第36-37页
   (二) 其他国家的认定第37-38页
  二、 “控制”的认定第38-43页
   (一) 美国的认定第38-41页
   (二) 其他国家的认定第41-43页
 第二节 各国设置的典型的“审查对象”方面的壁垒第43-46页
  一、 对并购方是由政府控制的交易,而实施的壁垒第44-45页
  二、 对由国家主导的并购行为实施的壁垒第45-46页
 第三节 应对“审查对象”壁垒的对策第46-50页
  一、 削减国家持股比重,降低东道国防备心里第46-47页
   (一) 降低国家政府对海外并购企业的影响第46-47页
   (二) 削减国家持股,稀释国有成分第47页
  二、 引资、股改,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第47-48页
   (一) 进行股份制改革,为企业的“新生”提供重要途径第47-48页
   (二) 吸纳国际资本,充实企业实力,改善企业资本结构第48页
  三、 降低政府参与度,明晰国有企业市场主体的法律资格第48-49页
   (一) 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形象第48-49页
   (二) 进行彻底的企业改制第49页
  四、 剥离并购企业资产,防范国家安全审查第49-50页
第四章 国家安全“审查程序”方面的壁垒及对策第50-57页
 第一节 审查程序的含义和内容第50-53页
  一、 审查程序的含义第50页
  二、 审查的具体程序第50-53页
 第二节 各国设置的典型的“审查程序”方面的壁垒第53-54页
  一、 要求并购方撤回申报程序第53页
  二、 个案启动机制“频繁”第53-54页
  三、 强制剥离措施的终局性第54页
 第三节 应对“审查程序”壁垒的对策第54-57页
  一、 积极协商,及时调整并购方案第54-55页
  二、 建立退出机制第55-56页
   (一) 订立减缓协议第55-56页
   (二) 订立并购协议生效条款第56页
  三、 积极利用东道国的司法审查程序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感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TO体制下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出口限制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美对华“双反”措施法律问题研究--以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