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2-35页 |
第一章 流行病学 | 第12-14页 |
·传染源 | 第12页 |
·易感动物 | 第12-13页 |
·传播途径 | 第13页 |
·流行特征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 | 第14-17页 |
·临床症状 | 第14-15页 |
·病理变化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羊传染性脓疱的病原学 | 第17-24页 |
·形态特征 | 第17页 |
·理化特征 | 第17-18页 |
·培养特性 | 第18-19页 |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9页 |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编码蛋白功能 | 第19-24页 |
第四章 羊传染性脓疱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流行病学诊断方法 | 第24页 |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方法 | 第24页 |
·电子显微镜诊断方法 | 第24-25页 |
·病毒分离鉴定诊断方法 | 第25页 |
·免疫学诊断方法 | 第25-26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第26-30页 |
第五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免疫与防治 | 第30-34页 |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免疫机制 | 第30-31页 |
·羊传染性脓疱疫苗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羊传染性脓疱的预防 | 第32页 |
·羊传染性脓疱的治疗 | 第32-34页 |
第六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4-35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35-97页 |
第一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松原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35-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40页 |
·结果 | 第40-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二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松原株F1L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7-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结果 | 第50-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基因重组蛋白的表达 | 第55-6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5-60页 |
·结果 | 第60-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第69-8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4页 |
·结果 | 第74-86页 |
·讨论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第88-9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8-90页 |
·结果 | 第90-94页 |
·讨论 | 第94-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附录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