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博士后论文

我国博士后定位困境的解析与应对--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20页
     ·关于国外博士后制度的研究第12-14页
     ·关于国内博士后制度的研究第14-18页
     ·关于博士后定位问题的研究第18-20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0-23页
     ·研究对象界定——博士后定位第20-21页
     ·研究思路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2章 我国博士后定位的现实与挑战第23-40页
   ·我国博士后制度形成的背景与运行模式第23-26页
     ·我国博士后制度形成的背景第23-24页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运行模式第24-26页
   ·我国现行制度对博士后的宏观设定第26-30页
     ·博士后的“国家正式职工”定位第26-27页
     ·博士后的“高科技人才”定位第27-28页
     ·博士后的“学习者”定位第28-29页
     ·国家主导下的博士后定位逻辑与总结第29-30页
   ·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对博士后定位的挑战第30-40页
     ·“国家正式职工”身份在聘用制度改革中动摇第30-32页
     ·企业博士后在博士后宏观定位中的尴尬第32-35页
     ·多元化利益诉求与博士后宏观设定的冲突第35-36页
     ·博士后宏观设定下的非均衡发展困境第36-40页
第3章 我国博士后定位困境解析:徘徊于政治场域与经济场域之间第40-53页
   ·场域理论第40-44页
     ·场域第40-41页
     ·场域与资本第41-42页
     ·场域与惯习第42-43页
     ·博士后所处场域与博士后定位第43-44页
   ·政治场域:我国博士后产生及定位的“元场域”第44-49页
     ·“公共产品”属性是政治场域内博士后定位的逻辑前提第44-46页
     ·权力资本是博士后“公共利益人”定位的保障第46-48页
     ·“自上而下”的博士后定位方式是政治场域惯习的体现第48-49页
   ·经济场域边界在博士后领域中的扩大第49-53页
     ·“私人产品”属性是经济场域内博士后定位的逻辑前提第49-50页
     ·经济资本对博士后“微观利益人”定位的凸显第50-52页
     ·“自下而上”的博士后定位方式是经济场域惯习的体现第52-53页
第4章 对我国博士后的重新设定:博士后场域审视第53-61页
   ·博士后场域的审定:自主性不断增强的亚科学场域第53-55页
     ·博士后场域作为亚科学场域是一种关系性范畴第53-54页
     ·文化资本对博士后“科学人”的设定第54页
     ·博士后作为亚科学场域的惯习第54-55页
   ·基于“科学人”定位的我国博士后制度建议第55-61页
     ·尊重博士后场域的科学性,转变思想观念第56页
     ·承认外界场域对博士后场域的影响,实施分类管理模式第56-57页
     ·理解不同场域惯习的差异,调整博士后工作管理权限第57-58页
     ·重视经济资本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第58-59页
     ·强化博士后场域的自主性,提高博士后群体的社会信任感第59-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倾斜航空实景影像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超高频RFID读写器接收机前端电路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