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6-30页 |
第一节 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一、概述及流行病学研究 | 第16页 |
二、危险因素 | 第16-19页 |
三、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 第19-20页 |
四、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关系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一、中医体质概述 | 第21-22页 |
二、中医体质学的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三、中医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23页 |
四、中医体质学在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五、中医体质学的实验研究 | 第24页 |
六、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第三节 代谢组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应用 | 第24-30页 |
一、代谢组学的概念 | 第25页 |
二、代谢组学的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三、代谢组学的研究内容 | 第26页 |
四、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 | 第26页 |
五、代谢组学的应用 | 第26-29页 |
六、展望 | 第29-30页 |
第二章 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及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 第30-47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调查方法 | 第30-32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30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30页 |
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方法 | 第30-31页 |
四、调查研究过程 | 第31页 |
五、设计方案的实施及偏倚风险的控制 | 第31-32页 |
六、数据的处理 | 第32页 |
七、资料提取及处理 | 第32页 |
八、统计分析 | 第32页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32-44页 |
一、调查结果 | 第32-34页 |
二、中老年人群血尿酸分布情况 | 第34-38页 |
三、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现患率分析 | 第38-41页 |
四、中老年人群中医体质分布及分析 | 第41-42页 |
五、正常血尿酸中老年人群中医体质分布及分析 | 第42-43页 |
六、高尿酸血症中老年人群常见中医体质分布及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44-45页 |
一、社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分布特点及高尿酸血症现患率 | 第44-45页 |
二、社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中医体质分布 | 第45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中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及常见体质的代谢组学研究 | 第47-65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一、材料 | 第47-49页 |
二、方法 | 第49-50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50-59页 |
一、多元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二、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血尿酸组比较 | 第51-53页 |
三、气虚体质组与平和体质组比较 | 第53-55页 |
四、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 第55-59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59-64页 |
一、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血尿酸组比较 | 第60-61页 |
二、气虚体质组与平和体质组比较 | 第61-64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8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