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前言 | 第11-19页 |
| 第1章 十月革命前俄国心理学“主体”范畴的历史演变 | 第19-29页 |
| ·主体范畴产生的哲学起源 | 第19-23页 |
| ·俄国宗教哲学中的有关主体理念 | 第23-24页 |
| ·俄国主观经验心理学中主体范畴的呈现 | 第24-26页 |
| ·早期俄国客观心理学思想对主体范畴形成的贡献 | 第26-29页 |
| 第2章 前苏联时期主要心理学流派的主体思想体现 | 第29-47页 |
| ·格鲁吉亚学派对主体思想发展的贡献 | 第29-32页 |
| ·维果茨基与列昂捷夫学派研究中的主体思想 | 第32-37页 |
| ·安纳耶夫学派框架内的主体思想及其影响 | 第37-41页 |
| ·鲁宾斯坦学派研究中的主体思想及其对主体心理学产生的特殊贡献 | 第41-47页 |
| 第3章 俄罗斯主体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 第47-69页 |
| ·布鲁什林斯基的主体心理观定位 | 第47-52页 |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主体的人 | 第48-49页 |
| ·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重新审视 | 第49-51页 |
| ·基于主体原则的心理学的任务、目标与方法 | 第51-52页 |
| ·主体心理学所突显的基本理念 | 第52-58页 |
| ·主体承载心理客观存在的“主观”必要前提 | 第52-54页 |
| ·人的社会本性对于理解主体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 第54-56页 |
| ·作为过程的心理遵循连续发生原理 | 第56-58页 |
| ·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分支领域的主体心理观 | 第58-69页 |
| ·主体标准的分析 | 第59-60页 |
| ·主体发展阶段的划分 | 第60-61页 |
| ·认知研究主体观体现 | 第61-64页 |
| ·群体主体问题研究 | 第64-66页 |
| ·心理物理学的主体定向 | 第66-69页 |
| 第4章 主体思想的延续——有关心理学主体问题的当代思考 | 第69-103页 |
| ·苏俄本土心理学框架内有关主体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 第69-91页 |
| ·人作为存在的主体及其经验 | 第69-76页 |
| ·发生学规划下的主体性水平研究 | 第76-81页 |
| ·主体能动性及其转换边界研究 | 第81-86页 |
| ·青年学习群体主体研究 | 第86-91页 |
| ·对西方心理学研究中有关问题的主体化诠释 | 第91-103页 |
| ·现代元认知范式及其主体性内涵 | 第91-97页 |
| ·主体视角下的同一性问题 | 第97-103页 |
| 第5章 对苏俄主体心理学思想的评价与反思 | 第103-117页 |
| ·苏俄心理学主体思想对世界心理学的贡献 | 第103-104页 |
| ·苏俄心理学主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与检验 | 第104-106页 |
| ·主体心理学范式的局限性 | 第106-108页 |
| ·心理学主体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与前景 | 第108-117页 |
| ·对主体范畴的重新审视 | 第108-110页 |
| ·心理学研究的主体立场与当代心理学方法论危机 | 第110-113页 |
| ·心理学主体立场的“意义”取向延伸 | 第113-117页 |
| 第6章 结语:在“人属”、“属人”及“主体存在”的世界中实现心理学理论的“同一” | 第117-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5-137页 |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