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英文缩略语简表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 综述一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的历史溯源与现代研究 | 第9-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 综述二 MAPK对血压的调控机制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7-46页 |
| 前言 | 第27-2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8-3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 3 指标检测 | 第30-33页 |
| 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3-34页 |
| 实验结果 | 第34-38页 |
| 1 针刺捻转补泻对各组大鼠收缩压变化的观察 | 第34-35页 |
| 2 针刺捻转补泻对各组大鼠主动脉形态影响的观察 | 第35-36页 |
| 3 针刺捻转补泻对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TGF-β的mRNA1表达的影响 | 第36-37页 |
| 4 针刺捻转补泻对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p38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3页 |
| 1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 第38-39页 |
| 2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39页 |
| 3 穴位选择依据 | 第39-40页 |
| 4 针刺对主动脉形态学的影响 | 第40-41页 |
| 5 针刺对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个人简历 | 第47-49页 |
| 附图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