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温毒理论辨治思路指导过敏性血管炎的文献研究
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研究一 温毒的理论研究 | 第13-33页 |
1. 温毒的含义及其致病特点 | 第13-14页 |
2. 温毒的临床表现 | 第14-16页 |
·发热 | 第14页 |
·局部红肿热痛 | 第14-15页 |
·斑疹 | 第15-16页 |
·舌脉 | 第16页 |
3. 温毒的传变 | 第16-18页 |
·一般传变 | 第16-17页 |
·卫气营血 | 第16-17页 |
·三焦 | 第17页 |
·特殊传变 | 第17-18页 |
·逆传 | 第17-18页 |
4. 温毒病邪对于各脏腑的影响 | 第18-19页 |
·温毒病邪对于肺的影响 | 第18页 |
·温毒病邪对于心的影响 | 第18页 |
·温毒病邪对于脾的影响 | 第18-19页 |
·温毒病邪对于肝的影响 | 第19页 |
·温毒病邪对于肾的影响 | 第19页 |
5. 温毒病邪对于气血津液的影响 | 第19-21页 |
·温毒病邪对于气的影响 | 第19-20页 |
·温毒病邪对于血的影响 | 第20页 |
·温毒病邪对于津液的影响 | 第20-21页 |
6. 温毒病邪对血脉的影响 | 第21页 |
7. 从中医理论角度对免疫的认识 | 第21-26页 |
·温毒对免疫的影响 | 第21页 |
·中医理论与血管炎和免疫学的相关性 | 第21-22页 |
·人体免疫与中医理论中”五脏”的联系 | 第22-26页 |
·肺与免疫 | 第23-24页 |
·心与免疫 | 第24页 |
·脾胃与免疫 | 第24-25页 |
·肝与免疫 | 第25页 |
·肾与免疫 | 第25-26页 |
8. 温毒证候以及治法的分析 | 第26-27页 |
·疏风透表,解毒宣肺 | 第26页 |
·透表泄热,凉营解毒 | 第26页 |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 第26-27页 |
·清气解毒,凉营攻下 | 第27页 |
·解毒清气,凉血救阴 | 第27页 |
·滋阴生津,兼清余热 | 第27页 |
9. 古代医案分析 | 第27-31页 |
·温毒发疹 | 第27-29页 |
·温毒发斑 | 第29页 |
·温毒所致斑疹 | 第29-31页 |
10.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研究二 过敏性血管炎 | 第33-64页 |
1. 过敏性血管炎的定义 | 第33页 |
2. 过敏性血管炎的诊断与实验室检查 | 第33-34页 |
3. 过敏性血管炎的病因 | 第34-35页 |
4. 过敏性血管炎的发病机理 | 第35-36页 |
5. 过敏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病机的探讨 | 第36-37页 |
6. 过敏性血管炎的中医治疗法则 | 第37-38页 |
·清热解毒 | 第37页 |
·活血化瘀 | 第37页 |
·祛湿化痰 | 第37-38页 |
·扶正祛邪 | 第38页 |
7. 过敏性血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 第38-42页 |
·风热伤营证 | 第38-39页 |
·湿热蕴阻证 | 第39页 |
·气营两燔证 | 第39-40页 |
·热入血分证 | 第40页 |
·阴虚内热证 | 第40-41页 |
·气滞血瘀证 | 第41页 |
·气阴俱损证 | 第41-42页 |
8. 近代医家治疗经验 | 第42-43页 |
9. 文献查阅过敏性血管炎治疗探讨 | 第43-60页 |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纳入范围与纳入标准 | 第43页 |
·统计方法 | 第43-44页 |
·过敏性血管炎相关文献中药物频数的统计及分析 | 第44-60页 |
·单味药物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药味四气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药物五味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药物归经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49-51页 |
·药物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51-60页 |
·清热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53-55页 |
·补虚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55-56页 |
·活血化瘀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56-57页 |
·利水渗湿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57-59页 |
·解表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59-60页 |
10. 讨论 | 第60-62页 |
11.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研究三 过敏性紫癜 | 第64-94页 |
1. 过敏性紫癜的定义 | 第64页 |
2.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 | 第64-65页 |
3.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 第65-68页 |
·过敏性紫癜的西医病因 | 第65页 |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病因 | 第65-68页 |
·外感六淫毒邪 | 第65-66页 |
·药物 | 第66页 |
·饮食劳倦 | 第66-67页 |
·情志因素 | 第67页 |
·先天不足 | 第67页 |
·儿童的生理特点 | 第67-68页 |
4.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与温毒发斑机理的联系 | 第68-70页 |
·皮肤紫癜 | 第68页 |
·关节症状 | 第68-69页 |
·消化系统症状 | 第69页 |
·泌尿系统症状 | 第69-70页 |
5.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论治 | 第70-74页 |
·过敏性紫癜皮肤型 | 第70-71页 |
·风热袭表证 | 第70页 |
·风热伤络证 | 第70页 |
·热毒入营证 | 第70-71页 |
·湿热灼络证 | 第71页 |
·过敏性紫癜肠型 | 第71-73页 |
·脾不统血证 | 第71-72页 |
·中焦湿热证 | 第72页 |
·瘀血阻络证 | 第72页 |
·气血俱虚证 | 第72-73页 |
·过敏性紫癜肾型 | 第73页 |
·阴虚血热证 | 第73页 |
·气血亏虚证 | 第73页 |
·过敏性紫癜关节型 | 第73-74页 |
·湿热痹阻证 | 第73-74页 |
·瘀血阻络证 | 第74页 |
6. 近代医家经验 | 第74-75页 |
7. 文献查阅过敏性紫癜治疗探讨 | 第75-91页 |
·研究方法 | 第75-76页 |
·纳入范围与纳入标准 | 第75页 |
·统计方法 | 第75-76页 |
·文献中药物的频数统计及分析 | 第76-91页 |
·单味药物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76-77页 |
·药味四气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77-79页 |
·药物五味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79-81页 |
·药物归经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81-83页 |
·药物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83-91页 |
·清热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85-86页 |
·补虚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86-87页 |
·止血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87-88页 |
·解表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88-90页 |
·活血化瘀药的药物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 | 第90-91页 |
8. 讨论 | 第91-92页 |
9.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总结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