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儿童福利院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关于孤残儿童救助问题的研究 | 第13-14页 |
·儿童福利机构模式的研究 | 第14-15页 |
·院内养育模式给儿童造成的心理问题研究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儿童福利的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西方儿童福利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儿童福利的定义 | 第18页 |
·西方儿童福利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儿童福利需求 | 第19-20页 |
·我国社会福利中的儿童福利 | 第20-21页 |
·我国儿童福利的政策框架 | 第20-21页 |
·我国儿童福利的服务体系 | 第21页 |
·儿童福利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21-24页 |
·建立完善的儿童福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 第22页 |
·建立完善的儿童福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 第22-24页 |
3 阳泉市儿童福利院运行和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样本选择 | 第24页 |
·调研结果 | 第24-29页 |
·儿童福利院的规模及儿童的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儿童福利院内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儿童福利院的运行模式 | 第29-30页 |
·儿童福利院内儿童照料模式 | 第29-30页 |
·儿童福利院的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 | 第30页 |
·社会组织及公众参与儿童福利的情况 | 第30-33页 |
·社会组织对儿童福利的参与度调查 | 第30-31页 |
·公众对儿童福利的参与度调查 | 第31-33页 |
4 阳泉市儿童福利院发展分析 | 第33-44页 |
·儿童福利院取得的成就 | 第33-35页 |
·基础设施供应齐全,生活用品供应充足 | 第33-34页 |
·鼓励儿童上学,儿童受教育情况较好 | 第34页 |
·严格执行养育标准,满足儿童生活需求 | 第34-35页 |
·儿童福利院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儿童福利院福利供给不能满足福利需求 | 第35-36页 |
·医疗康复、文娱资源供给不足 | 第36-37页 |
·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 | 第37-38页 |
·福利院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源 | 第38页 |
·福利院封闭性照顾,不利于儿童培养健全的人格 | 第38-40页 |
·儿童福利院发展应具备的条件 | 第40-44页 |
·保证儿童福利院的建设规模 | 第40-41页 |
·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源 | 第41页 |
·完备的各类儿童福利设施 | 第41-43页 |
·功能明确的各类福利用房建设 | 第43页 |
·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 第43-44页 |
5 我国优秀儿童福利院发展借鉴 | 第44-51页 |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 | 第44-46页 |
·完善基础设施,儿童康复训练多样化 | 第44页 |
·重视人才培养,打造特色机构文化 | 第44-45页 |
·实施特殊教育,促进儿童康复 | 第45页 |
·创新养育模式,保障儿童健康发展 | 第45-46页 |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 第46-48页 |
·形式多样、年龄全覆盖的教育培训体系 | 第46页 |
·预防为主、全面保障的医疗服务体系 | 第46-47页 |
·以家庭寄养为特色的养育模式 | 第47页 |
·加强专业培训,广纳优秀人才 | 第47页 |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项目合作 | 第47-48页 |
·儿童福利院建设的启示 | 第48-51页 |
·配备齐全的场地和设施资源 | 第48页 |
·针对孤残儿童的特色教育服务 | 第48-49页 |
·重视员工培训,打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 第49页 |
·全面保障的医疗康复服务体系 | 第49页 |
·创新养育模式,保障儿童健康发展 | 第49-50页 |
·丰富资金渠道来源,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 第50-51页 |
6 儿童福利院健康发展的思考 | 第51-55页 |
·加强儿童福利院的基础建设 | 第51-52页 |
·合理确定儿童福利院的规模 | 第51页 |
·完善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 | 第51-52页 |
·打造专业化的福利服务队伍 | 第52页 |
·丰富儿童福利院对特殊儿童的服务内容 | 第52-53页 |
·形成针对特殊儿童的特色教育体系 | 第52页 |
·开展以农村为中心的家庭寄养工作 | 第52-53页 |
·完善儿童福利院的运作模式 | 第53-55页 |
·创造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院内养育服务 | 第53页 |
·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体系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