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综论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0页 |
| 一、创作动机研究 | 第10-17页 |
| (一) 对真实材料的偏爱 | 第10-12页 |
| (二) 职业作家对市场的把握 | 第12-15页 |
| 1. “张爱玲热”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 第12-13页 |
| 2. 自述“张爱玲” | 第13-14页 |
| 3. 抢写“张爱玲传” | 第14-15页 |
| (三) 与胡兰成的爱情纪念 | 第15-17页 |
| 二、创作与出版始末研究 | 第17-24页 |
| (一) 创作中的自传性考量 | 第17-18页 |
| (二) 出版过程研究 | 第18-24页 |
| 1. 未能及时出版的原因分析 | 第18-19页 |
| 2. 版权合法性的争论 | 第19-21页 |
| 3. 评论现状研究 | 第21-24页 |
| 三、《小团圆》的文本分析 | 第24-34页 |
| (一) 叙述手法研究 | 第24-30页 |
| 1. 混乱的时空叙述 | 第24-26页 |
| 2. 重复叙事手法的运用 | 第26-28页 |
| 3. 互文性写作 | 第28-30页 |
| (二) 《小团圆》对战争的独特书写 | 第30-34页 |
| 1. 战争中的人性 | 第30-32页 |
| 2. 惘惘的末日感 | 第32-34页 |
| 四、《小团圆》对张爱玲研究的价值 | 第34-41页 |
| (一) “不信教”的张爱玲 | 第34-35页 |
| (二) 张爱玲矛盾内心试析 | 第35-41页 |
| 1. 对亲情的渴求与压抑 | 第35-38页 |
| 2. 对爱情的全心投入与冷静自视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