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油茶简介 | 第8-9页 |
·油茶的经济价值 | 第8页 |
·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 第8-9页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9-11页 |
·SSR | 第9-10页 |
·AFLP | 第10页 |
·ISSR | 第10-11页 |
2 引言 | 第11-13页 |
·油茶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SSR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 第12页 |
·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 第12页 |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油茶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 第12-13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3-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3-24页 |
·油茶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13页 |
·SSR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 第13-17页 |
·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 第17-19页 |
·酶切连接体系的优化 | 第17-18页 |
·预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18页 |
·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18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 第18-19页 |
·引物筛选 | 第19页 |
·基于 ISSR 分子标记的油茶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 第19-20页 |
·DNA 图谱的判读与数据分析 | 第20页 |
·遗传变异的量化 | 第20-24页 |
·基本的遗传参数 | 第20-21页 |
·遗传变异的度量 | 第21-22页 |
·遗传距离的无偏估计 | 第22-2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5页 |
·SSR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 第24-26页 |
·正交试验 | 第24页 |
·单因子试验 | 第24-25页 |
·模板 DNA 用量对 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24页 |
·Mg2 + 用量对 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24页 |
·dNTP 用量对 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24页 |
·引物用量对 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24-25页 |
·Taq DNA 聚合酶用量对 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25页 |
·引物的退火温度对 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25页 |
·引物筛选 | 第25-26页 |
·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 第26-29页 |
·AFLP 反应程序与酶切连接体系的优化 | 第26-27页 |
·预扩增反应体系 | 第27页 |
·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 | 第27-28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 第28页 |
·引物筛选 | 第28-29页 |
·基于 ISSR 分子标记的油茶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 第29-35页 |
·ISSR 有效引物的筛选 | 第29-30页 |
·油茶品种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0页 |
·普通油茶及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30-33页 |
·油茶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 第33-34页 |
·普通油茶品种群的聚类分析 | 第34-3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5-41页 |
·SSR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 第35页 |
·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 第35-36页 |
·基于 ISSR 分子标记的油茶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 第36-41页 |
·油茶 ISSR 引物的筛选 | 第36页 |
·油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 第36-39页 |
·油茶品种的亲缘关系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附图 | 第47-58页 |
图版Ⅰ 油茶品种图片 | 第47-49页 |
图版Ⅱ 油茶 SSR 引物筛选结果 | 第49-51页 |
图版Ⅲ 油茶 AFLP 引物筛选结果 | 第51-54页 |
图版Ⅳ ISSR 引物筛选结果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74页 |
附录Ⅰ SSR 反应规程 | 第58-60页 |
附录Ⅱ AFLP 反应规程 | 第60-63页 |
附录Ⅲ ISSR 反应规程 | 第63-65页 |
附录Ⅳ 油茶品种遗传多样性参数 | 第65-68页 |
附录Ⅴ 普通油茶遗传多样性参数 | 第68-71页 |
附录Ⅵ 中英文缩写与注释 | 第71-72页 |
附录Ⅶ 试剂的配制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