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理论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水质评价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水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4页 |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气候 | 第18-19页 |
·水文 | 第19-20页 |
·生物资源 | 第20-21页 |
·土壤类型 | 第21-22页 |
·行政区划及社会经济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辉河主要污染源分析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 第24-34页 |
·主要水环境问题及污染源分布概况 | 第24-26页 |
·辉河主要水环境问题 | 第24-25页 |
·污染源情况 | 第25-26页 |
·污染源监测与评价 | 第26-29页 |
·污染源监测 | 第26-28页 |
·评价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28-29页 |
·辉河水环境功能区划 | 第29-34页 |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 第30-31页 |
·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 | 第31-34页 |
第四章 辉河水质评价研究 | 第34-48页 |
·概述 | 第34-44页 |
·水质现状概述 | 第34-39页 |
·主要污染因子分析 | 第39-44页 |
·河流水质现状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综合污染指数法 | 第45-48页 |
·评价原理 | 第45-46页 |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辉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 第48-61页 |
·水质模型 | 第48-54页 |
·水质模型方程 | 第49-51页 |
·水质模型的选择 | 第51-52页 |
·模型参数确定 | 第52-54页 |
·辉河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54-59页 |
·模型的选取 | 第54页 |
·水文设计计算条件 | 第54-58页 |
·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 | 第58-59页 |
·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6页 |
·气候因素 | 第61-63页 |
·土地利用变化 | 第63-66页 |
·研究方法 | 第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附图 | 第68-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