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GSM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GSM 半速率移动通信的特点 | 第14-15页 |
| ·GSM 移动通信基本网络结构 | 第15页 |
| ·GSM 移动通信网络扇区化技术 | 第15-16页 |
| ·GSM 载频信道技术 | 第16-17页 |
| ·GSM 移动通信编码方式 | 第17-19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20-21页 |
| 第2章 GSM 移动通信半速率技术简介 | 第21-27页 |
| ·半速率编码原理 | 第21-23页 |
| ·半速率对网络质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开启半速率的设备支持 | 第24-25页 |
| ·软件版本和硬件 | 第24页 |
| ·系统参数激活 | 第24-25页 |
| ·半速率技术适用场景 | 第25-26页 |
| ·半速率的启用原则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典型话务模型和半速率门限调整机制研究 | 第27-36页 |
| ·GSM 典型话务模型 | 第27-30页 |
| ·高校话务模式 | 第27-28页 |
| ·地下六合彩话务模式 | 第28-29页 |
| ·火车站话务模式 | 第29页 |
| ·旅游观光话务模式 | 第29-30页 |
| ·突发事故话务模式 | 第30页 |
| ·GSM 移动通信半速率调整机制 | 第30-33页 |
| ·半速率门限参数 | 第31页 |
| ·半速率标准门限值的设置 | 第31-32页 |
| ·基于场景划分的话务增长预测 | 第32-33页 |
| ·出现拥塞时的潜在话务分析 | 第33页 |
| ·半速率动态调整思路 | 第33-34页 |
| ·动态调整机制效果预测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GSM 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48页 |
| ·GSM 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的设计 | 第36-40页 |
| ·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功能设计 | 第36-38页 |
| ·动态调整无线小区半速率门限值流程设计 | 第38-40页 |
| ·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软件框架设计 | 第40页 |
| ·GSM 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的实现 | 第40-44页 |
| ·平台使用者 | 第40-41页 |
| ·平台特点 | 第41页 |
| ·运行环境要求 | 第41页 |
| ·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操作界面设计 | 第41-44页 |
| ·GSM 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维护工具 | 第44-47页 |
| ·全网 CELL 的半速率标准门限值的计算 | 第44-45页 |
| ·使用 Cell 半速率标准门限值 | 第45-46页 |
| ·统计全网使用半速率功能的小区 | 第46页 |
| ·设置全网 Cell 半速率门限成标准门限值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半速率自动调整机制综合性能优化分析 | 第48-60页 |
| ·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应用情况分析 | 第48-49页 |
| ·突发话务情况下半速率利用率改善情况分析 | 第49页 |
| ·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的网络质量改善分析 | 第49-50页 |
| ·信令信道 SDCCH、话音信道 TCH 拥塞改善情况分析 | 第50-52页 |
| ·每时隙干扰情况改善分析 | 第52页 |
| ·基站小区试用半速率智能控制平台情况比较 | 第52-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