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 第9-10页 |
| ·耐药性基因在食物链中转移 | 第10页 |
| ·耐药菌在食物链中转移 | 第10页 |
| ·耐药基因在食物链转移 | 第10-11页 |
| ·大肠杆菌耐药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耐药性现状 | 第11-12页 |
| ·大肠杆菌耐药机制概述 | 第12页 |
| ·酶对抗生素的修饰或破坏 | 第12-13页 |
| ·细胞壁增厚或膜通透性改变 | 第13页 |
| ·细菌的主动外排系统 | 第13-14页 |
| ·靶位改变或新靶位的产生 | 第14页 |
| ·细菌生物膜形成 | 第14页 |
| ·获得耐药外源基因 | 第14页 |
| ·整合子介导的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鸡大肠杆菌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17-23页 |
| ·材料 | 第17页 |
|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7页 |
| ·培养基的配置 | 第17页 |
| ·方法 | 第17-19页 |
|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 第17-18页 |
| ·PCR鉴定 | 第18-19页 |
| ·大肠杆菌的保存 | 第19页 |
| ·结果 | 第19-22页 |
| ·形态特征 | 第19页 |
| ·细菌培养特性 | 第19-20页 |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0-21页 |
| ·PCR鉴定测序结果 | 第21-22页 |
| ·讨论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大肠杆菌Ⅰ类整合子PCR方法的建立及耐药性分析 | 第23-40页 |
| ·材料 | 第23页 |
| ·实验菌株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方法 | 第23-25页 |
| ·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 ·DNA模板 | 第24页 |
| ·intI1 PCR方法的建立 | 第24页 |
| ·intl1 PCR方法的应用 | 第24-25页 |
| ·qacE△1-sull基因的扩增 | 第25页 |
| ·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区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 第25页 |
| ·药敏实验 | 第25页 |
| ·结果 | 第25-38页 |
| ·intI1 PCR反应条件优化 | 第25-26页 |
| ·敏感性试验 | 第26-27页 |
| ·特异性实验 | 第27页 |
| ·重复性实验 | 第27-28页 |
| ·扩增产物测序验证 | 第28-29页 |
| ·Intl1基因的扩增 | 第29页 |
| ·qacE△1-sull基因的扩增 | 第29-31页 |
| ·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扩增 | 第31-34页 |
| ·药敏实验 | 第34-38页 |
| ·40株鸡源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 | 第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全文小结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