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盛唐怀才不遇诗初探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1页
第一章 古典文学中的“怀才不遇”情结概述第11-17页
第二章 盛唐诗人怀才不遇情结的成因第17-23页
 第一节 历史文化成因第17-20页
  (一) 文士之忠与君王之疑相左第17-18页
  (二) 文士之志与帝王之好相悖第18-19页
  (三) 人生理想与现实制度的差异第19页
  (四) 官文化与士文化之间的矛盾第19-20页
 第二节 社会成因第20-23页
  (一) 用人唯亲第20-21页
  (二) 频繁的贬谪第21-23页
第三章 盛唐怀才不遇诗中的不遇情结第23-35页
 第一节 生不逢时第24-26页
 第二节 入仕无门第26-29页
 第三节 官场冷遇第29-31页
 第四节 久仕不迁第31-33页
 第五节 左迁贬谪第33-35页
第四章 盛唐怀才不遇诗中的消悲方式第35-45页
 第一节 诗酒遣悲、消释悲情第35-37页
 第二节 田园淡志、山水泄郁第37-40页
 第三节 寻仙访道、超脱悲情第40-41页
 第四节 佛禅开怀、慰藉悲情第41-45页
第五章 盛唐怀才不遇诗的艺术特色第45-69页
 第一节 自叙悲情,沉郁疏旷第45-51页
  (一) 沉郁悲壮之风格第45-48页
  (二) 疏旷清远之风格第48-51页
 第二节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第51-57页
  (一) 因情生景第52-53页
  (二) 触景生情第53-55页
  (三) 乐景衬悲第55-57页
 第三节 比兴寄情,意旨遥深第57-69页
  (一) 借人托兴第57-59页
  (二) 借物喻情第59-62页
  (三) 借景描悲第62-63页
  (四) 讽喻潜悲第63-64页
  (五) 情事寄怨第64-66页
  (六) 乡关喻悲第66-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7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视野下的《搜神记》研究
下一篇:竟陵派诗学观探幽--以《古诗归》为探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