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网络语言、流行语及网络流行语,基础概念的阐释 | 第9-19页 |
第一节 网络语言 | 第10-13页 |
第二节 流行语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 | 第14-16页 |
1.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15页 |
2. 网络流行语中数字、符号多,趋向于简易化 | 第15-16页 |
3. 网络流行语能够生动、形象的表意 | 第16页 |
4. 网络流行语多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且非常具有新奇性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目标及方法 | 第16-19页 |
第一章 网络流行语兴起的兴起背景 | 第19-24页 |
第一节 网络流行语兴起的外部环境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内部原因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网络流行语的典型形态 | 第24-31页 |
第一节 由社会事件引发 | 第24-27页 |
1. 什锦八宝饭 | 第24页 |
2. “做人不要太CNN” | 第24-25页 |
3. 范跑跑 | 第25页 |
4. 我爸是李刚 | 第25-26页 |
5. QQ体 | 第26页 |
6. 凡客体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数字化、符号化的表现形式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其他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网络流行语的审美研究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网络流行语所立足的环境对审美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全民的审美化 | 第33-36页 |
第三节 审美功利化及其表现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对美学启示 | 第38-43页 |
第一节 理智看待审美的泛化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对审美对象及标准的启示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对美育追求的启示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一) 著作类 | 第44-45页 |
(二) 论文类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