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图表索引 | 第14-16页 |
| 主要符号和缩略词表 | 第16-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7-28页 |
| ·跳频通信原理与概述 | 第17-19页 |
| ·跳频序列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常规跳频序列设计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NHZ/LHZ跳频序列设计及应用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准同步与消息驱动跳频通信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准同步跳频通信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消息驱动跳频通信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 ·本文研究思路、主要贡献和论文组织结构 | 第25-28页 |
| 第2章 NHZ跳频序列的理论界及其设计 | 第28-45页 |
| ·NHZ跳频序列定义 | 第28-29页 |
| ·NHZ跳频序列的理论界 | 第29-35页 |
| ·NHZ跳频序列设计 | 第35-43页 |
| ·基于矩阵变换的NHZ跳频序列集构造 | 第36-38页 |
| ·基于映射的NHZ跳频序列集构造 | 第38-40页 |
| ·一种非重复NHZ跳频序列集构造 | 第40-43页 |
| ·一类NHZ跳频序列集的汉明互相关特性分析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3章 具有时频无碰撞区的跳频序列理论界及其设计 | 第45-55页 |
| ·二维时频无碰撞区的定义 | 第45-47页 |
| ·TF-NHZ跳频序列的理论界 | 第47-48页 |
| ·TF-NHZ跳频序列设计 | 第48-54页 |
| ·TF-NHZ跳频序列集构造方法Ⅰ | 第48-50页 |
| ·TF-NHZ跳频序列集构造方法Ⅱ | 第50-53页 |
| ·TF-NHZ跳频序列集构造方法Ⅲ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基于NHZ跳频序列的两级FFH/MFSK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 | 第55-67页 |
| ·研究背景 | 第55-58页 |
| ·基于NHZ跳频序列的两级FFH/MFSK准同步通信系统模型 | 第58-63页 |
| ·用户地址和频谱分配 | 第58-59页 |
| ·发射机模型 | 第59-61页 |
| ·接收机模型 | 第61-62页 |
| ·信号检测算法 | 第62-63页 |
| ·两级NHZ-FFH/MFSK准同步通信系统多址干扰分析与性能比较 | 第63-66页 |
| ·多址干扰分析 | 第63-65页 |
|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5章 消息驱动跳频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及其改进 | 第67-93页 |
| ·研究背景 | 第67-68页 |
| ·MDFH和E-MDFH系统模型 | 第68-82页 |
| ·MDFH系统模型 | 第69-71页 |
| ·E-MDFH系统设计原理 | 第71-74页 |
| ·E-MDFH系统性能分析 | 第74-77页 |
| ·数值与仿真结果 | 第77-82页 |
| ·一种改进的E-MDFH系统检测算法 | 第82-85页 |
| ·算法描述 | 第82-84页 |
| ·仿真结果与比较 | 第84-85页 |
| ·一种改进的E-MDFH系统发送接收模型 | 第85-92页 |
| ·系统模型 | 第85-87页 |
| ·性能分析 | 第87-91页 |
| ·数值与仿真结果 | 第91-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专利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