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重庆市渝中半岛城市形态演进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3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范围及概念 | 第15-22页 |
·研究范围 | 第15-17页 |
·重要概念辨析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的城市形态 | 第19-2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7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对重庆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状况 | 第28页 |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第28-33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研究框架 | 第29-33页 |
2 渝中半岛城市形态演变轨迹 | 第33-49页 |
·近代渝中半岛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轨迹 | 第33-42页 |
·重庆开埠前 | 第33-37页 |
·开埠至抗战前 | 第37-40页 |
·陪都时期 | 第40-42页 |
·现代渝中半岛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轨迹 | 第42-46页 |
·解放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 第42-44页 |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直辖前 | 第44页 |
·直辖后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3 渝中半岛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及演变特征 | 第49-65页 |
·动力机制分析 | 第49-58页 |
·自然力 | 第49页 |
·政府力 | 第49-54页 |
·市场力 | 第54-57页 |
·社会力 | 第57-58页 |
·合力机制 | 第58页 |
·近代渝中半岛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分析 | 第58-60页 |
·城市空间扩展特征 | 第58页 |
·城市形态演变的功能特征 | 第58-59页 |
·城市内部结构演替特征 | 第59-60页 |
·近代渝中半岛城市形态演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0页 |
·现代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分析 | 第60-63页 |
·城市空间扩展特征 | 第60-61页 |
·城市形态演变的功能特征 | 第61页 |
·城市内部结构演替特征 | 第61页 |
·现代渝中半岛城市形态演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4 渝中半岛城市形态要素解析 | 第65-97页 |
·城市建筑形态 | 第65-79页 |
·演变概况 | 第65-68页 |
·形态特征 | 第68-76页 |
·建筑形态存在的问题 | 第76-79页 |
·城市街道形态 | 第79-90页 |
·演变概况 | 第79-84页 |
·形态特征 | 第84-89页 |
·街道形态存在的问题 | 第89-90页 |
·城市景观形态 | 第90-96页 |
·演变概况 | 第90-91页 |
·形态特征 | 第91-95页 |
·景观形态存在的问题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5 未来重庆市渝中半岛城市形态的发展思路 | 第97-107页 |
·重庆城市形态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97-98页 |
·直辖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 第97页 |
·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化 | 第97页 |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转移 | 第97-98页 |
·重庆都市区城市形态发展的大背景 | 第98-99页 |
·“北移东进、南下西拓”的战略构想与发展时序 | 第98页 |
·开放型城市 | 第98页 |
·紧凑型城市 | 第98-99页 |
·特色文化城市 | 第99页 |
·生态城市 | 第99页 |
·渝中半岛城市形态发展构想 | 第99-106页 |
·自然山水格局的保护 | 第99-100页 |
·城市形态在视觉上的系统性建构 | 第100-104页 |
·都市文脉的保护、延续和发展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6 结语 | 第107-109页 |
·内容总结 | 第107页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附录 | 第115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