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4页 |
附表索引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6页 |
·管结构的简介及特点 | 第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钢材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16-17页 |
·相贯节点静力承载力的研究 | 第17-21页 |
·国内外相贯节点的冲击性能研究 | 第21-23页 |
·钢管节点加强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成果 | 第25-26页 |
第2章 T 型方钢管节点抗冲击试验 | 第26-55页 |
·引言 | 第26页 |
·试验方案 | 第26-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试件制作与加工 | 第27-28页 |
·试验材性 | 第28页 |
·量测内容 | 第28页 |
·落锤试验机 | 第28-29页 |
·试验装置 | 第29-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试件的安装 | 第31页 |
·试验测点布置 | 第31-32页 |
·试验操作过程 | 第32页 |
·试验测试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试件屈曲模态与分析 | 第33-43页 |
·屈曲模态影响分析 | 第33-38页 |
·试件残余变形与分析 | 第38-43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1页 |
·冲击力时程曲线 | 第44-46页 |
·支主管位移时程曲线 | 第46-49页 |
·应变时程曲线 | 第49-51页 |
·抗冲击性能分析 | 第51-54页 |
·荷载位移曲线 | 第51-53页 |
·能量耗散 | 第53-54页 |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第3章 加强 T 型方钢管节点抗冲击试验 | 第55-73页 |
·引言 | 第55页 |
·试验方案 | 第55-58页 |
·试验设计 | 第55-56页 |
·加强试件参数确定 | 第56-58页 |
·试验测试内容 | 第58页 |
·屈曲模态影响分析 | 第58-64页 |
·主管内部横向加劲肋加强的影响 | 第58页 |
·主管上翼缘板垫板加强的影响 | 第58-59页 |
·支管肋板横向加强的影响 | 第59-60页 |
·试件的屈曲模态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基于塑性铰理论的屈曲模态简化分析方法 | 第61-63页 |
·试件残余变形 | 第63-64页 |
·试验结果 | 第64-70页 |
·冲击力时程曲线 | 第64-66页 |
·支主管竖向位移时程曲线 | 第66-67页 |
·应变时程曲线 | 第67-70页 |
·抗冲击性能分析 | 第70-72页 |
·冲击荷载-位移曲线 | 第70-71页 |
·能量耗散 | 第71-72页 |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第4章 T 型方钢管节点抗冲击试验有限元模拟与机理分析 | 第73-106页 |
·引言 | 第73页 |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73-74页 |
·钢材的本构模型 | 第73页 |
·锤头的本构模型 | 第73-74页 |
·建立模型 | 第74-75页 |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5-87页 |
·未加强节点试件的屈曲模态分析 | 第75-77页 |
·加强节点试件的屈曲模态分析 | 第77-79页 |
·塑性铰区域残余变形分析 | 第79-82页 |
·冲击力、位移时程曲线 | 第82-85页 |
·锤头和支管顶部速度时程曲线 | 第85-87页 |
·抗冲击性能分析 | 第87-90页 |
·冲击力-位移曲线 | 第87-88页 |
·能量耗散 | 第88-90页 |
·节点受力性能工作机理分析 | 第90-95页 |
·节点应变率分析 | 第90-92页 |
·节点变形发展机理分析 | 第92-95页 |
·节点受力性能影响参数分析 | 第95-104页 |
·影响参素取值 | 第95页 |
·影响参数分析 | 第95-101页 |
·加强方式分析 | 第101-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