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玛窦的友爱观--以《交友论》为中心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导言 | 第7-9页 |
| 1 利玛窦友爱观的溯源 | 第9-29页 |
| ·利玛窦友爱观的世俗伦理基础 | 第9-21页 |
| ·柏拉图的友爱观 | 第10-13页 |
|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 | 第13-16页 |
| ·西塞罗的友爱观 | 第16-18页 |
| ·蒙田的友爱观 | 第18-21页 |
| ·利玛窦友爱观的宗教伦理基础 | 第21-28页 |
| ·早期基督教的友爱观 | 第21-23页 |
| ·奥古斯丁的友爱观 | 第23-26页 |
| ·阿奎那的友爱观 | 第26-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2 利玛窦友爱观 | 第29-41页 |
| ·利玛窦友爱观的交友之因 | 第30-31页 |
| ·利玛窦友爱观的友的区分 | 第31-35页 |
| ·半我真友 | 第32-34页 |
| ·世俗之友 | 第34-35页 |
| ·利玛窦友爱观的处友之道 | 第35-41页 |
| ·信而不疑 | 第36-37页 |
| ·友止于义 | 第37-38页 |
| ·直言之责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3 利玛窦友爱观的思想评价 | 第41-49页 |
| ·利玛窦友爱观的宗教伦理特征 | 第41-45页 |
| ·《逑友篇》中的基督教伦理色彩 | 第41-43页 |
| ·《交友论》中的基督教伦理色彩 | 第43-45页 |
| ·利玛窦友爱观与友谊传教 | 第45-49页 |
| ·利氏的传教策略 | 第45-46页 |
| ·利氏友爱观中的传教使命 | 第46-49页 |
| 4 利玛窦友爱观与晚明友伦的汇通 | 第49-56页 |
| ·反教人士对利氏友爱观的异议 | 第49-51页 |
| ·利氏友爱观与晚明友伦的相契 | 第51-56页 |
| ·友爱与个人成善 | 第51-52页 |
| ·友爱与家庭亲伦 | 第52-53页 |
| ·友爱与君臣之伦 | 第53-56页 |
| 结语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