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3页 |
·火力发电厂简介 | 第10-13页 |
·国内外空冷电站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近年研究状况 | 第14-22页 |
·国内研究近况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近况 | 第19-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凝汽器的冷却方式 | 第23-33页 |
·凝汽设备的任务与原理 | 第23-24页 |
·水冷系统 | 第24-25页 |
·空冷系统 | 第25-30页 |
·直接空冷系统 | 第27-28页 |
·间接空冷系统 | 第28-30页 |
·空冷方式与水冷方式的比较 | 第30-32页 |
·换热经济性 | 第30页 |
·节水性 | 第30-32页 |
·空冷方式的选取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3 凝汽器系统内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 | 第33-42页 |
·凝汽器传热模型理论分析 | 第33-36页 |
·水冷凝汽器 | 第33-34页 |
·空冷凝汽器 | 第34-36页 |
·初始温差的理论分析 | 第36-41页 |
·初始温差的物理意义 | 第36-37页 |
·初始温差优化的目的 | 第37页 |
·初始温差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原则 | 第37-38页 |
·初始温差优化设计方法 | 第38页 |
·冷却系统优化计算 | 第38-40页 |
·初始温差的最佳值确定 | 第40-41页 |
·优化计算主要原则和参数确定的要点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4 达拉特电厂四期扩建工程机组冷却方式技术经济分析 | 第42-56页 |
·项目概况 | 第42-43页 |
·冷却方式的选择——空冷系统 | 第43页 |
·空冷方式的技术经济性比较 | 第43-46页 |
·两种间接空冷方式的比较 | 第43-44页 |
·直接空冷系统与表面式间接空冷系统比较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页 |
·直接空冷方式的优化设计 | 第46-53页 |
·基础资料 | 第47-50页 |
·优化计算结果 | 第50-52页 |
·推荐的设计参数 | 第52-53页 |
·直接空冷系统设备选择及布置 | 第53-55页 |
·直接空冷系统设备布置 | 第53-54页 |
·空冷凝汽器 | 第54页 |
·风机 | 第54-55页 |
·空冷凝汽器冲洗设备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5 海勃湾电厂三期工程机组冷却方式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 第56-68页 |
·项目概况 | 第56-57页 |
·空冷方式方案选择 | 第57-61页 |
·表面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 | 第57-58页 |
·直接空冷系统 | 第58页 |
·两种空冷方式的技术比较 | 第58-59页 |
·表面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设计 | 第59-61页 |
·表面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与常规水冷系统方式的技术比较 | 第61-67页 |
·概述 | 第61-62页 |
·厂区总平面布置 | 第62页 |
·供水方案 | 第62-65页 |
·设计参数与冷却塔 | 第65-66页 |
·系统水化学 | 第66-67页 |
·厂用电 | 第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6 结论 | 第68-70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有待进一步论证、研究的问题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