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大气尘的概念、组成及来源 | 第14页 |
·大气尘的概念 | 第14页 |
·大气尘的组成 | 第14页 |
·大气尘的来源 | 第14页 |
·大气尘的性质及污染 | 第14-15页 |
·大气尘的性质 | 第14-15页 |
·大气尘的污染 | 第15页 |
·大气尘的危害 | 第15-16页 |
·大气尘对健康的危害 | 第15-16页 |
·大气尘对环境的危害 | 第16页 |
·大气尘的研究状况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研究大气颗粒物的主要仪器 | 第18-21页 |
·带能谱的环境扫描电镜技术(以下简称为:ESEM/EDS) | 第18-20页 |
·X-衍射技术(以下简称为:XRD) | 第20-21页 |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大气降尘的 ESEM/EDS 检测及来源分析 | 第23-31页 |
·前言 | 第23页 |
·样品的采样及制样 | 第23页 |
·仪器的型号及图片采集 | 第23-24页 |
·实验的结果和讨论 | 第24-29页 |
·富含 Al 的颗粒物 | 第24-25页 |
·富含 Si 的颗粒物 | 第25-26页 |
·富含Ca 的颗粒物 | 第26页 |
·富含C 的颗粒物 | 第26-28页 |
·集合体颗粒物 | 第28-29页 |
·大气降尘的化学组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 章大气降尘的矿物成分及重金属含量 | 第31-39页 |
·前言 | 第31页 |
·大气降尘的XRD 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样品的采集及制样 | 第31页 |
·仪器的选择 | 第31-32页 |
·实验的结果和讨论 | 第32-36页 |
·衍射数据 | 第32-34页 |
·衍射数据进一步分析 | 第34-35页 |
·物相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含量 | 第36-37页 |
·样品的采集及消解 | 第36页 |
·实验的器材及过程 | 第36-37页 |
·试验的结果和讨论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 章 TSP 的ESEM/EDS 检测 | 第39-46页 |
·前言 | 第39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39页 |
·实验的步骤 | 第39-40页 |
·实验的结果和讨论 | 第40-44页 |
·富含C 的颗粒物 | 第40-41页 |
·富含Si+ Ca- , Si+ Al- 和 Si-的颗粒物 | 第41-43页 |
·集合体颗粒物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 章 TSP 的带能谱的高倍率透射电镜检测 | 第46-56页 |
·前言 | 第46页 |
·透射电镜的组成和原理 | 第46页 |
·样品的制备及仪器的选择 | 第46-47页 |
·实验的结果和讨论 | 第47-55页 |
·富含Fe 的颗粒物 | 第47-52页 |
·富含Ca 的颗粒物 | 第52-54页 |
·富含 Si 的颗粒物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