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步进控制系统在阀门定位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运动系统相关领域发展 | 第11-16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 | 第11-13页 |
| ·电力电子功率驱动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 ·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第14-16页 |
| ·交流步进传动的发展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交流步进传动理论 | 第19-41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与分类 | 第19-20页 |
| ·PMSM数学模型 | 第20-26页 |
| ·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 ·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 ·ABC参考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 ·坐标系间的变换矩阵 | 第25-26页 |
| ·交流步进传动理论 | 第26-36页 |
| ·圆形磁场的离散化 | 第26-29页 |
| ·定位转矩星形图 | 第29-31页 |
| ·步进运动的转矩矢量 | 第31-32页 |
| ·同步电机的步进传动控制 | 第32-36页 |
| ·同步电机的离散控制策略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步进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1-55页 |
| ·总体设计 | 第41-42页 |
| ·硬件选型 | 第42-46页 |
| ·单片机选型 | 第42-43页 |
| ·电力电子器件选型 | 第43-44页 |
| ·D/A转换器件选型 | 第44页 |
| ·电压隔离转换器件选型 | 第44-46页 |
| ·其它器件的选取 | 第46页 |
| ·软件编程语言的选择 | 第46-47页 |
| ·系统供电方案 | 第47-49页 |
| ·硬件电路抗干扰措施 | 第49-51页 |
| ·布局原则 | 第49-50页 |
| ·布线原则 | 第50页 |
| ·抗干扰常用措施 | 第50-51页 |
| ·系统调试方案 | 第51-54页 |
| ·硬件调试 | 第51-52页 |
| ·软件调试 | 第52-53页 |
| ·联合调试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同步电机步进控制系统的具体实现 | 第55-75页 |
| ·单片机控制系统 | 第55-60页 |
| ·单片机最小系统 | 第55-56页 |
| ·LED显示电路 | 第56-57页 |
| ·按键电路 | 第57页 |
| ·相位记忆电路 | 第57-58页 |
| ·数模转换电路 | 第58-59页 |
| ·ISP在线编程电路 | 第59-60页 |
| ·功率驱动及电源电路 | 第60-63页 |
| ·功率驱动电路 | 第60-61页 |
| ·电源电路 | 第61-63页 |
| ·电压隔离转换及V/F电路 | 第63-66页 |
| ·电压隔离转换电路 | 第63-64页 |
| ·V/F电路 | 第64-66页 |
| ·第三相正弦波合成及脉宽调制电路 | 第66-68页 |
| ·第三相正弦波合成电路 | 第66页 |
| ·脉宽调制电路 | 第66-68页 |
| ·系统软件实现 | 第68-73页 |
| ·系统流程图 | 第68-72页 |
| ·软件抗干扰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5章 步进控制系统在阀门定位中的应用 | 第75-83页 |
| ·阀门定位系统性能指标 | 第75页 |
| ·定位误差 | 第75页 |
| ·定位控制 | 第75-78页 |
| ·系统仿真 | 第78-81页 |
| ·Matlab简介 | 第78-79页 |
| ·系统模型搭建 | 第79-80页 |
| ·仿真结果 | 第80-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