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内科护理学论文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第13-15页
        1.1 年龄与心理状态因素第13-14页
        1.2 病因因素第14页
        1.3 认知和自我管理因素第14页
        1.4 心功能分级因素第14页
        1.5 社会家庭因素第14-15页
        1.6 经济因素第15页
        1.7 其他因素第15页
    2. 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第15-17页
        2.1 心理干预第15页
        2.2 认知干预第15-16页
        2.3 饮食干预第16页
        2.4 用药干预第16页
        2.5 日常生活干预第16页
        2.6 运动干预第16-17页
    3.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第17-18页
        3.1 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第17页
        3.2 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第17页
        3.3 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模式第17页
        3.4 医院与社区联合健康教育模式第17-18页
    4. 结语第18-19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19-35页
    1. 临床资料第19-20页
        1.1 研究对象第19页
        1.2 纳入标准第19页
        1.3 排除标准第19页
        1.4 脱落标准第19页
        1.5 样本含量估计第19-20页
    2. 研究方法第20-28页
        2.1 研究对象分组第20页
        2.2 干预方法第20-25页
        2.3 测量工具和观察指标第25-26页
        2.4 资料收集和评价方法第26-27页
        2.5 质量控制第27页
        2.6 数据统计分析第27页
        2.7 技术路线第27-28页
    3. 结果第28-31页
        3.1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第28-29页
        3.2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第29页
        3.3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忧虑及消极情绪比较第29-30页
        3.4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和心力衰竭程度的比较第30页
        3.5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满意率和三个月内再入院率比较第30-31页
    4. 讨论第31-34页
        4.1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第31-32页
        4.2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消极情绪第32页
        4.3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和心力衰竭程度的影响第32-33页
        4.4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更能满足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第33-34页
        4.5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率和降低三个月内再入院率第34页
    5 结论第34-35页
本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2页
附录第42-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战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弃权票行为研究
下一篇:论中国与法语国家组织合作的前景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