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27页 |
|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 ·对研究问题的界定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 ·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航天及相关领域知识共享研究现状 | 第21页 |
|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本文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22页 |
| ·论文的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 ·论文的课题来源 | 第22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 ·论文的创新及研究内容 | 第23-27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4-27页 |
| 2 航天型号研制中的知识共享模式分析 | 第27-55页 |
| ·航天型号研制的管理模式 | 第27-33页 |
| ·航天型号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 第27-28页 |
| ·航天型号的研制过程及管理 | 第28-33页 |
| ·知识共享 | 第33-44页 |
| ·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分类 | 第33-37页 |
| ·知识共享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 第37-39页 |
| ·知识共享要素分析 | 第39-44页 |
| ·航天型号研制中的知识共享分析 | 第44-51页 |
| ·知识共享客体分析 | 第44-46页 |
| ·知识共享主体分析 | 第46-47页 |
| ·知识共享手段分析 | 第47-49页 |
| ·知识共享路径分析 | 第49-50页 |
| ·航天型号研制知识共享模型 | 第50-51页 |
| ·航天型号联合体的两种知识共享模式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3 航天型号联合体知识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6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55页 |
| ·基于博弈论的航天型号联合体知识共享可行性分析 | 第55-63页 |
| ·博弈的概念及分类 | 第55-57页 |
| ·航天型号联合体知识共享的博弈特征分析 | 第57页 |
| ·航天型号联合体横向知识共享博弈分析 | 第57-61页 |
| ·型号联合体纵向知识共享博弈分析 | 第61-63页 |
| ·促进型号研制联合体知识共享的策略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 4 航天型号联合体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67-8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 ·概念模型的建立 | 第67-71页 |
| ·模型自变量的提取 | 第67-71页 |
| ·模型因变量的选取 | 第71页 |
|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71-81页 |
| ·知识特性与知识共享绩效 | 第71-73页 |
| ·知识提供方特性与知识共享绩效 | 第73页 |
| ·知识接受方特性与知识共享绩效 | 第73-75页 |
| ·合作双方的关系特性与知识共享绩效 | 第75-77页 |
| ·环境特性与知识共享绩效 | 第77-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5 航天型号研制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83-111页 |
|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83-92页 |
| ·问卷的设计方法 | 第83页 |
| ·变量的测度 | 第83-89页 |
| ·问卷的设计 | 第89-90页 |
|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 第90-91页 |
|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91-92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92-93页 |
|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93-100页 |
| ·变量的信度分析 | 第93页 |
| ·变量的效度与因子分析 | 第93-100页 |
| ·相关分析 | 第100-102页 |
| ·回归分析 | 第102-107页 |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107-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6 航天型号联合体知识共享支撑体系研究 | 第111-139页 |
| ·基于知识共享支撑体系驱动的知识共享实现模式 | 第111-113页 |
| ·知识共享支撑体系的构建 | 第113-131页 |
| ·构建知识共享平台 | 第113-117页 |
| ·构建知识共享制度体系 | 第117-121页 |
| ·营造知识共享型文化 | 第121-127页 |
| ·构建知识共享机制 | 第127-129页 |
| ·建立资源保障体系 | 第129-131页 |
| ·XX 型号联合体知识共享案例分析 | 第131-138页 |
| ·案例背景 | 第131-133页 |
| ·GH 公司与 E 所知识共享支撑条件分析 | 第133-137页 |
| ·GH 公司与 E 所知识共享的效果评价 | 第137-1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 ·研究结论 | 第139-140页 |
| ·研究局限 | 第140页 |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40-141页 |
| 致谢 | 第141-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3-155页 |
| 附录 | 第155-160页 |
| A.航天型号联合研制知识共享调查问卷 | 第155-159页 |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从事的科研工作 | 第159-160页 |
|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