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縮写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临床研究 | 第13-19页 |
1.研究对象 | 第13-16页 |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病例选择 | 第13-16页 |
2.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3.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方药组成 | 第17页 |
·服药方法及疗程 | 第17页 |
4.治疗前后观察指标 | 第17-18页 |
5.疗效标准 | 第18页 |
·临床疗效标准 | 第18页 |
·证候疗效标准 | 第18页 |
6.统计学方法 | 第18-19页 |
结果 | 第19-24页 |
1.临床疗效观察 | 第19页 |
2.中医证候疗效观察 | 第19-20页 |
3.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第20页 |
4.不同年龄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第20页 |
5.不同人流次数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第20-21页 |
6.不同病程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第21-22页 |
7.治疗前后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 第22页 |
8.治疗前后卵泡早期性激素变化 | 第22-23页 |
9.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31页 |
1.现代医学对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析 | 第24页 |
2.中医理论对肾和血与月经关系的阐述 | 第24-25页 |
3.肾虚血瘀是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的主要病因病机 | 第25-26页 |
4.补肾化瘀方的组方意义 | 第26页 |
5.单味药物分析 | 第26-28页 |
6.评价分析 | 第28-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附录 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的原因分析和治疗研究进展 | 第34-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