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采空区全尾砂充填治理工程研究与实践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崩落矿岩处理采空区 | 第9-10页 |
·永久矿柱支撑空区 | 第10页 |
·隔离、疏导法处理空区 | 第10-11页 |
·充填法处理采空区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冬瓜山铜矿采空区现状 | 第15-25页 |
·冬瓜山铜矿地质状况概述 | 第15-21页 |
·矿区地质状况简述 | 第15-17页 |
·矿体特征 | 第17-18页 |
·近矿围岩 | 第18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8-20页 |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采空区形态与容积 | 第21-22页 |
·东狮子山采空区形态与容积 | 第21页 |
·西狮子山矿体段采空区形态与容积 | 第21-22页 |
·全尾矿能充填的采空区容积估算 | 第22页 |
·采空区充填率的计算 | 第22页 |
·采空区与相邻矿区的关系 | 第22-23页 |
·空区地压调查与监测分析 | 第23-24页 |
·宏观地压调查 | 第23页 |
·东、西狮子山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全尾砂充填试验研究 | 第25-44页 |
·尾砂沉降浓缩试验 | 第25-30页 |
·试验目的 | 第25页 |
·试验内容 | 第25页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25-26页 |
·尾矿物理化学性质 | 第26-27页 |
·试验结果 | 第27-30页 |
·充填模型实验 | 第30-40页 |
·试验目的 | 第30页 |
·试验要求与内容 | 第30-31页 |
·试验装置 | 第31页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31-34页 |
·模型内尾砂的赋存状态 | 第34-36页 |
·尾砂浆对模型底部结构的压力 | 第36-39页 |
·充填模型试验的分析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滤水试验与防腐试验 | 第40-42页 |
·滤水试验 | 第40-42页 |
·防腐试验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全尾砂充填方案与施工工艺 | 第44-72页 |
·东山采空区充填工业试验 | 第44-58页 |
·试验地点选择 | 第44页 |
·工业试验设计 | 第44-55页 |
·实施过程及问题处理 | 第55-57页 |
·东山工业试验主要成果 | 第57-58页 |
·西山特大采空区全尾砂充填治理工程应用 | 第58-68页 |
·工程设计 | 第58-64页 |
·充填工艺 | 第64-66页 |
·井下透水跑砂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第66-68页 |
·特大采空区充填治理工程稳定性分析 | 第68-71页 |
·采空区内尾砂赋存状况及勘察结果 | 第68-69页 |
·充填过程中采空区稳定性状况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采空区充填后围岩稳定性研究 | 第72-90页 |
·充填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72-77页 |
·FLAC~(3D)软件的介绍 | 第72-73页 |
·模型的建立及初始条件的选取 | 第7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结论 | 第77页 |
·充填采空区地压活动监测分析 | 第77-85页 |
·地压监测系统 | 第78-80页 |
·地压监测结果分析 | 第80-85页 |
·充填采空区全尾砂充填工程验证勘察分析 | 第85-89页 |
·工程概况 | 第85-87页 |
·工程结果分析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