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性的丧失及其对策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国外学者对于公共性的研究 | 第11-12页 |
2.国内学者对于公共性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二、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性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分析 | 第16-25页 |
(一) 公共性的理论分析 | 第16-19页 |
1.公共性的缘起及演变 | 第16-18页 |
2.公共性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 土地资源管理的含义 | 第19页 |
(三) 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性的内涵 | 第19-25页 |
1.土地资源管理的主体——公共部门 | 第20-21页 |
2.土地资源管理的客体——公共资源 | 第21页 |
3.土地资源管理的手段——公共权力 | 第21-22页 |
4.土地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公共利益诉求 | 第22-23页 |
5.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平” | 第23-25页 |
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公共性丧失的表现 | 第25-47页 |
(一) 公共部门利益最大化 | 第25-29页 |
1.地方各级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 | 第25-27页 |
2.政府职能部门追求利益最大化 | 第27-28页 |
3.政府组织成员追求利益最大化 | 第28-29页 |
(二) 土地资源公共性丧失 | 第29-34页 |
1.土地所有权事实上的私有化 | 第29-30页 |
2.土地市场秩序失范 | 第30-34页 |
(三) 公共权力滥用和寻租 | 第34-38页 |
1.政府滥用土地权力 | 第34-36页 |
2.政府寻租土地权力 | 第36-38页 |
(四) 土地资源管理过程缺乏透明性 | 第38-41页 |
1.拒绝行政信息公开 | 第38-39页 |
2.排斥公民参与 | 第39-40页 |
3.缺乏对于公民要求的回应性 | 第40-41页 |
(五) 公平性缺失 | 第41-47页 |
1.起点不公 | 第42-43页 |
2.过程不公 | 第43-44页 |
3.结果不公 | 第44-47页 |
四、我国土地资源公共性丧失的原因分析 | 第47-54页 |
(一) 政府失灵 | 第47-48页 |
1.政府职能越位 | 第47页 |
2.政府职能缺位 | 第47-48页 |
(二) 土地产权配置不当 | 第48-49页 |
1.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 第48-49页 |
2.土地产权法律保护缺失 | 第49页 |
(三) 权力的自利性 | 第49-50页 |
(四) 权力监督机制的低效 | 第50-52页 |
1.体制内部权力监督低效 | 第51页 |
2.体制外部非权力监督低效 | 第51-52页 |
(五) 政府价值取向偏离——重效率不重公平 | 第52-54页 |
五、治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性丧失的对策 | 第54-63页 |
(一) 规范政府职能,维护公平 | 第54-56页 |
1.规范政府市场职能 | 第54-55页 |
2.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 第55-56页 |
(二) 改革土地产权,保障土地所有者利益 | 第56-57页 |
1.明晰土地产权 | 第56页 |
2.改革征地制度 | 第56-57页 |
(三) 改革监管体制,制约政府权力 | 第57-58页 |
1.发挥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制约作用 | 第57-58页 |
2.培育市民社会 | 第58页 |
(四)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民主参与机制 | 第58-60页 |
1.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58-59页 |
2.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 第59-60页 |
3.完善政府回应机制 | 第60页 |
(五) 重塑公共性基本价值——“公平” | 第60-63页 |
1.在价值取向上将更注重“公平” | 第61页 |
2.在制度构建上将更体现“公平” | 第61页 |
3.在伦理文化上将更强调“公平”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