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发展现状及其相关论述 | 第11-13页 |
·国内发展现状及相关论述 | 第13-14页 |
·文献评析 | 第14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抗震减灾中信息技术系统构成及功能 | 第16-26页 |
·抗震减灾中作为系统存在的信息技术 | 第16-17页 |
·抗震减灾中信息技术系统构成 | 第16-17页 |
·抗震减灾中信息技术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17页 |
·抗震减灾中信息技术系统的功能 | 第17-18页 |
·地震发生前的科学预测 | 第17-18页 |
·地震发生后的信息传输 | 第18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信息技术抗震减灾的借鉴 | 第18-26页 |
·地震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的美国 | 第19-20页 |
·抗震减灾信息技术系统完善的日本 | 第20-23页 |
·地震观测系统完善的台湾 | 第23-26页 |
第3章 中国抗震减灾中信息技术系统的作用及缺欠 | 第26-35页 |
·中国抗震减灾中信息技术系统的作用—以汶川地震为例 | 第26-29页 |
·缩短反应时间 | 第26-27页 |
·提升救援效率 | 第27-28页 |
·保障灾后重建 | 第28-29页 |
·信息技术系统的结构性缺陷 | 第29-31页 |
·缺少预警信息系统 | 第29页 |
·地震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 第29-30页 |
·东西部信息技术发展差距大 | 第30-31页 |
·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撑环境不完善 | 第31-33页 |
·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 | 第31页 |
·通信系统建设不完善 | 第31-32页 |
·信息技术系统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32页 |
·政策法规缺失,人才培养方式存在问题 | 第32-33页 |
·信息技术系统的功能发挥不充分 | 第33-35页 |
·政府在信息技术系统中的杠杆作用发挥不理想 | 第33页 |
·利用公共平台提升信息技术系统的运行效率低 | 第33-35页 |
第4章 完善中国抗震减灾信息技术系统的对策 | 第35-41页 |
·调整信息技术系统的结构 | 第35-36页 |
·加强预警信息系统的构建 | 第35页 |
·重点领域信息投资项目建议国有化 | 第35-36页 |
·加强东西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 第36页 |
·改善信息技术系统运行的环境 | 第36-39页 |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36-37页 |
·加强通信系统的建设 | 第37-38页 |
·改善信息技术系统的管理机制 | 第38页 |
·健全法律法规和人才培养机制 | 第38-39页 |
·提升抗震减灾信息技术系统的功能 | 第39-41页 |
·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技术系统中的杠杆作用 | 第39-40页 |
·利用公共平台提升信息技术系统的运行效率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