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30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水源的污染 | 第10页 |
| ·水中微生物的危害 | 第10-11页 |
| ·隐孢子虫及隐孢子虫病简介 | 第11-18页 |
| ·隐孢子虫简介 | 第11-14页 |
| ·隐孢子虫病 | 第14-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 ·隐孢子虫的检测方法 | 第18-23页 |
| ·隐孢子虫的杀灭技术的研究 | 第23-25页 |
| ·ClO_2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 ·ClO_2的基本性质 | 第25-26页 |
| ·ClO_2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课题来源 | 第28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40页 |
| ·试验设计 | 第30-33页 |
| ·灭活试验步骤 | 第30页 |
| ·高浓度的隐孢子虫浓度杀灭试验 | 第30页 |
| ·低浓度的隐孢子虫浓度杀灭试验 | 第30-31页 |
| ·正交试验 | 第31-32页 |
| ·隐孢子虫的动物传代 | 第32页 |
| ·杀灭机理的研究和探讨 | 第32-33页 |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 ·试剂 | 第33页 |
| ·隐孢子虫卵囊 | 第33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3-37页 |
| ·隐孢子虫浓度的测定 | 第33-34页 |
| ·ClO_2的制备与标定 | 第34-35页 |
| ·Na_2S_2O_3溶液的制备与标定 | 第35-36页 |
| ·pH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 ·PBS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 ·荧光染色剂的配制 | 第36-37页 |
| ·扫描电镜样品前处理 | 第37页 |
| ·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测方法 | 第37-39页 |
| ·检测方法的种类 | 第37页 |
| ·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37-38页 |
| ·检测步骤 | 第38页 |
| ·镜检和计算 | 第38-39页 |
| ·主要设备仪器 | 第39-40页 |
| 第3章 ClO_2对水中隐孢子虫卵囊的杀灭效果研究 | 第40-54页 |
| ·ClO_2对水中高浓度隐孢子虫的杀灭效果 | 第40-44页 |
| ·二氧化氯浓度对杀灭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pH对二氧化氯杀灭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温度对二氧化氯杀灭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反应时间对杀灭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ClO_2对水中低浓度隐孢子虫的杀灭效果 | 第44-48页 |
| ·pH对二氧化氯杀灭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温度对二氧化氯杀灭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二氧化氯浓度对杀灭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 ·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 第48页 |
| ·计算各因素在不同水平的效应值 | 第48-49页 |
| ·绘制指标变化趋势图 | 第49-50页 |
| ·分指标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50-51页 |
| ·各因素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 第4章 ClO_2杀灭水中隐孢子虫卵囊的动力学研究 | 第54-60页 |
| ·动力学模型的确定 | 第54页 |
| ·CT参数的估算 | 第54-55页 |
| ·试验设计及数据结果 | 第55-56页 |
| ·pH对灭活速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温度对灭活速率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动物传代试验及ClO_2杀灭水中隐孢子虫的机理初探 | 第60-67页 |
| ·动物传代试验 | 第60-62页 |
| ·动物感染情况 | 第60页 |
| ·卵囊收集情况 | 第60-61页 |
| ·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灭活原理 | 第62-63页 |
| ·隐孢子虫卵囊表面微观形态分析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