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框架结构损伤检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15页
   ·引言第9页
   ·结构损伤识别的基本问题和方法第9-12页
     ·结构损伤识别的基本问题第9-10页
     ·结构损伤识别的基本方法第10-12页
   ·提升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第12-1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2 提升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第15-22页
   ·提升小波变换的基本步骤第15-16页
   ·提升小波分解与重构的多相位表示第16-17页
   ·有限滤波器多相位矩阵的提升分解算法第17-18页
   ·小波变换提升算法的实现第18-20页
   ·用提升算法实现D4小波变换的提升算例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基于提升小波细节信号的结构损伤识别第22-44页
   ·数值模拟悬臂梁第23-31页
     ·悬臂梁模型第23页
     ·悬臂梁的损伤工况第23-24页
     ·悬臂梁的损伤时刻识别第24-29页
     ·悬臂梁损伤位置的讨论第29-31页
     ·悬臂梁损伤程度的讨论第31页
   ·框架结构模型试验第31-43页
     ·模型简介第31-32页
     ·实验设备和试验方法第32-33页
     ·损伤时刻识别第33-42页
     ·框架结构损伤位置与损伤程度的分析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基于提升小波能量的马氏距离指标第44-60页
   ·马氏距离的基本理论第44-47页
     ·马氏距离的概念第44-46页
     ·马氏距离的意义第46-47页
   ·马氏距离在悬臂梁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第47-55页
     ·损伤指标的建立第48-49页
     ·悬臂梁损伤位置的检测方法与基本步骤第49-53页
     ·悬臂梁损伤程度的判定方法与基本步骤第53-55页
   ·马氏距离在框架结构损伤中的应用第55-59页
     ·框架梁结构损伤位置的识别方法第56-58页
     ·框架结构损伤程度的判定方法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第60页
   ·研究展望第60-62页
附表第62-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个人简历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方非政府组织解读及其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启示--以广东NGO为例
下一篇: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研究